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法治政府

2021-09-01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9月01日 10版 理论版)   作者:李宏伟   点击量:6224
【字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的法治政府建设纲领性文件,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原则,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获得感、满意度。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鲜明品格。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取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着力实现各项政府和社会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发展理念,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大计,用法治思维破解改革难题,用法治思维保障人民权利,用法治思维扎紧权力的“笼子”,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各环节各领域全过程。

必须健全为人民依法行政、靠人民依法行政的各项法律制度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健全为人民依法行政、靠人民依法行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一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和改进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立法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业;二是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强规范共同行政行为立法,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三是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要使法律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涉及人民群众急难盼愁的重点难点问题方面的法规规章抓紧制订、及时修改。

必须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执法原则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执法原则,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力量重心下移,整合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二是要推进严格执法。坚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法资质、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四是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确保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必须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政府建设必须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总要求,解决好制约法治政府建设、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建设法治政府,着力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一是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通过法治约束促进政府行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公平分享市场机会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彻底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二是要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制度,将违约毁约、拖欠账款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政府守法诚信褒奖、违法失信惩戒和诚信专项督导检查机制等。三是要依法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健全规范应急处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完善运用大数据辅助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切实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信息。四是要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应当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理信息需求。五是要完善惩罚性赔偿、巨额罚款、终身禁入制度,让严重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落脚点

《纲要》指出,着眼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着力实现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落实,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政府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要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满意度评价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就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执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脚点就是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群众权益是否受到公平对待、尊严是否获得应有尊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获得感、满意度。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9月01日 10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