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专家深入解读把握“四个关系”

2019-01-23   点击量:3131
【字体:

编者按:省长陈润儿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工作中要着力把握“四个关系”:一是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审视全局,坚定必胜信心;二是从“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三是从“供”与“需”的重构中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优势;四是从“稳”与“进”的把握中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我院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1月23日《河南日报》理论版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整理编发,供读者交流学习。


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坚定必胜信心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完世伟)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入分析了经济运行的“形”与“势”。会议强调,要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审视全局,坚定必胜信心,同时对全省经济运行作了“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的判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的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彰显了以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把握“形”与“势”的统一,感到方向更明了、勇气更强了、底气更足了,对于全省上下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必胜信心,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形”是短期的表象,“势”是内在的本质,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核心本质。判断经济运行,既要看其“形”,更要观其“势”。客观地说,当前河南经济的波动之“形”,并没有改变向好之“势”。去年全省经济运行“形”表现为“前高后低、稳中有缓、稳中有变”。

看大势坚定发展信心

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从外部看河南、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河南的发展“势仍向好”,河南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这是必然趋势,是全省经济形势的主流。特别是近些年我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支撑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不断增强。一是动力源日益充足。二是基本面日趋向好。三是增长点不断涌现。四是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可以说河南的基础牢固、优势突出,亮点纷呈、空间广阔。

蓄势积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省两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要坚持“形”与“势”的统一,善于从长期大势看当前形势,不能被短期变化牵着鼻子走,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审视大局,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坚持历史观点;突出增强机遇意识;突出强化底线思维。

唯有理性审视全局、认清“大逻辑”,方能察形辨势、拨云见日。着眼于长期大势认清当前形势和全省长期向好发展前景,既是增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源泉,更是激励我们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目标动力。


 从危与机的转换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建国)

省长陈润儿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从“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跃升。这不仅为我们高度重视危与机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并实现化危为机提供了遵循。

科学处理危与机的关系

危与机始终相伴而生,关联存在。如何化危为机,需要科学认识危与机,深刻把握危与机的内涵和外延。如何化危为机,关键在于科学处理危与机的相互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就可以化危机为机遇,并赢得促进事物沿着好的道路发展的主动权。

准确把握发展中的危与机

从河南实际看,发展中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但河南发展中也不乏有利的因素,从市场优势看,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五经济大省,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农村人口多,进一步强化了本已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区域战略机遇看,具有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从区位交通文化看,河南地处中原,孕育了3000年的华夏文明,而且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居中的区位也决定了河南交通的枢纽地位。这些自身尤为突出的优势无疑将进一步强化河南的发展机遇。

牢牢抓住化危为机的主动权

经济发展中的危与机是辩证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如何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并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要求我们具有国际眼光和预见未来的能力,科学把握阶段特征和未来趋势,对河南发展中的危与机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二者的辩证性,有的放矢地探索二者转换的可能性,既要找准二者的冲突点,也要把握契合点,通过构建转化机制,促进冲突向契合转化,从而化危为机。


 从供与需的重构中培育发展新优势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赵西三)

省长陈润儿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从“供”与“需”的重构中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优势。为河南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就是供需不断重构的过程,当前,人口结构变化、新技术快速渗透、新模式持续涌现等,正在推动着供给与需求加速重构,河南要抢抓机遇,从“供”与“需”的重构中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优势,在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

深刻理解供需重构的现实背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说到底是重构供给与需求体系,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供给结构更能引领、适应需求变化,哪个国家和地区就能在区域经济结构重塑中占得先机。

从全球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降,传统的总需求宏观管理模式日渐式微,供给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

从我国看,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和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

从河南看,我省供需错配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但同时,我省人口规模和消费市场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空间广,供需重构中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准确把握供需重构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与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用改革的方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从根本上推进供需体系重构。

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突出市场主导。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突出法治思维。更多运用法治化思维,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突出开放合作。在更广泛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中深化供需重构。

找准我省推进供需重构的着力点

着力把握供与需的平衡性。坚持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高端供给并举,处理好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在加减联动中推动供需实现新的平衡。

着力增强供与需的适应性。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突出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 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用高质量的新供给淘汰低质量的老供给。

着力提高供与需的灵活性。引导企业积极拥抱需求变化、技术变化、业态变化、模式变化,提高知变、应变、求变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供需灵活高效对接。

着力强化供与需的畅通性。抓住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公平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供需循环畅通高效。


从稳与进的把握中保持战略定力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明星)

1月16日,省长陈润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从“稳”与“进”的把握中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于应对“稳中有变”、实现“稳中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河南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要在科学把握“稳”与“进”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坚定信心、稳扎稳打,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以稳应变、以稳求进、以进促稳,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稳中求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稳中求进既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又是制定政策的价值取向。2018年,全省经济保持了“稳、进、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事实表明,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就能把稳的举措落实,让进的动力迸发。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重构、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国内区域竞争、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发展优势、促进自身发展、赢得发展主动的迫切需要。

科学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

“稳”是基础和大局。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要求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以稳为基础和底线。

“进”是取向和目的。就是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展,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继续抓好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河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目标,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稳”与“进”是辩证统一的,要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切实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到高质量发展实践中

一要强化历史担当。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正确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辩证统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要加强科学谋划。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激活区域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三要树立底线思维。紧盯经济发展、政治安全、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着力解决可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四要保持战略定力。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作出科学判断,分清主次、排好先后、统筹安排,在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中主动作为、主动求稳、主动求进,在稳的前提下致力于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相应整理摘编,如需阅读原文,请至《河南日报》2019年01月23日第06版理论版


责任编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