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河南省发展加工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0-12-28   来源:《企业活力》2010年12期   点击量:1166
【字体:
    近年,受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东部发达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难于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大批产业已开始梯度转移,东部地区已进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确定了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并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这个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为河南借助外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一、加工贸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统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只有三者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经济才会协调发展。关于投资、消费与出口比例,理论上没有一个固定的量化指标。2009年一季度,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中,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29.6%,33.4%和37%[1],而河南地区经济中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为45.3%,48.2%和6.5%,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相对东部发达地区非常小。2009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贸易总额的47.2%,河南这一比重只有15%。 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加工贸易。在河南出口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规模很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工贸易发展落后。

    2.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由于其技术含量过高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发达国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研究开发这些产品,而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场国际产业大转移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遇。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就是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完成早期的资本积累,在生产率得到极大发展后,开始承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的优化升级[2]。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中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小,制造业相对薄弱,名牌效应不明显,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因此,河南省更需要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河南省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继而由于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因而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3]。随着技术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在生产国选择附加值高的产品,需要的中间产品技术含量也在增加,需要的配套中间品也在增加,这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

    4.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未来三四年内,河南省全省劳动力供应总量将达到2500万的高峰,就业安置压力非常大,这一庞大的就业大军给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南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纺织、服装、鞋帽等产业,这一行业极易吸收劳动力,从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工贸易为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是解决河南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河南省发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1.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

    表1 有代表性地区与行业2008年平均工资状况 单位:元

    地区 农、林、牧、渔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 制造业

    北京 26114 96963 39076

    上海 29615 91097 42311

    广东 12905 61210 25249

    安徽 12473 28550 22509

    山西 16566 26206 20268

    湖南 13322 22188 31775

    河南 13445 27391 20993

    表1分别选取的城市北京、上海和广东,是我国东部比较发达地区,安徽、山西、湖南是与河南同处中部的代表省份。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北京、上海的平均工资约为河南的两倍,而高科技的代表性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相差的倍数更大。这说明河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东部地区要便宜很多。对与河南比较相近的安徽、山西以及湖南,河南在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也是非常低的,这对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来说,是极大的优势。

    2.区位比较优势

    河南省位于全国的中东部、欧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带,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商家必争之地。河南省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之一,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荷等铁路干线在河南省纵横交织,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高速公路遍布全省各地,“三横、五纵、四通道”高速公路网络初步形成[4]。2009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60公里,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河南省内已建成三个民用机场,分别为郑州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共开辟32条国内航线和不定期国际旅游。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加工贸易,对当地的交通要求很高,而河南独特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产业比较优势

    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目前,河南省有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六大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多是依靠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在当地的经济带动效应较明显。另外,河南省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建立起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目前,河南省的工业涉及钢铁、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纺织、医药等3个门类、39个行业大类,共有60多万个企业。

    三、河南省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1.加工贸易起步晚,规模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发展加工贸易,至今年已经30年有余,而河南省1993年才开始引进加工贸易,比东部地区落后10余年。在总量分布中,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1%。 河南省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5.7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5%。2008年河南省GDP占全国的6.1%,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0.48%,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占全国的0.24%。 从产业集聚来看,目前河南只有郑州一个出口加工区。

    2.加工贸易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目前加工贸易尚处于简单的加工和组装阶段,这种发展模式,使生产能力处于下游产业,而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分依赖进口。因此,对上游带动作用小,组装环节的加工增加值率比较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它会逐渐失去发展后劲。

    3.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

    虽然河南省18个市都开展了加工贸易,但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业务高度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如郑州、新乡、焦作等地。加工贸易规模较大的郑州市,按照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对2008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水平的统计评估,郑州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3亿美元,而其他大部分地市,加工贸易出口微乎其微。这个问题与各地重视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但直接地导致了当地经济无法活跃,全省加工贸易发展地区极不平衡。

    4.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

    2008年,河南省出口居前几位的产品是:人发制品、精炼铜管、热轧铁或非合金钢非卷材、橡胶轮胎、钼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银;进口居前几位的产品是:铁矿砂及精矿、黄大豆、未锻轧铜、氧化铝、天然橡胶等。这些产品都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而产品层次较高的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不足10%,这相对于全国70%以上的机电产品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来说,产品结构相当落后。而且,从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限制这些“两高一低”产品的进出口,钢材、皮张等很多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河南省加工贸易产品又是有色金属占大头,仅铝、铅、白银三项产品的进出口额今年以来就减少数亿美元。

    5.加工贸易的主体不够多元化

    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内资企业融入比较困难。对于大多数河南本土的国有和民营企业来说,不熟悉加工贸易方式,只是人事一般贸易,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

    四、推动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改善发展加工贸易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即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交通、供水、供电以及通讯等投资环境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完善环保、城建、旅游、娱乐、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加工贸易投资商创造周到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邮电通讯、信息、网络、电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河南与国内外的联系和资源共享,为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注入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软环境是指配套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放宽审批权限,放低市场准入门槛,使加工贸易企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增强开拓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商、税务、海关、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咨询、法律等部门的服务意识。

    2.加快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不再仅仅是简单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而且还包含由同一产业内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表现在生产和出口上,将呈现出如下阶梯状演进: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OEM和ODM)──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5]。目前,河南省的加工贸易还处在最初的组装生产阶段,只是利用自己最便宜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借助外商的资金、技术、营销等渠道参与国际分工,获取非常微薄的贸易利益。要想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首先要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逐步做到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即进入加工贸易生产的第二阶段,随着资金、技术优势的逐步积累和关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再实现到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整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外品牌产品的出口的阶梯提升,最终实现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

    3.扩大投资主体,改变加工贸易企业投资单一的体制

    加工贸易的发展需要发挥多元投资主体的作用。在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性特征中,第一阶段侧重资源禀赋,第二阶段侧重产品市场,第三阶段侧重产业集群。河南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是外资企业,正好也处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要素驱动阶段。另外,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也在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营企业投入加工贸易发展成为河南发展加工贸易的当务之急。

    4.大力引进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实践显示,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聚集在几个主要城市,具有明显的群聚效应。如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台州等地。而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成为核心,也成为吸引众多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河南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少对大型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因此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大企业落户河南。最近富士康落户郑州就形成一个好的形势,通过富士康带动有纵向和横向联系的其他投资者的跟进,进而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的空间聚集,促进集聚群体的不断扩大和完善[6],为河南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5.依托河南优势产业,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有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向外围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服装、轻工、建材、医药、有色金属等。面对这种产业转移的机遇,河南要通过会展招商、产业招商、专业队招商等方式,加大宣传,依托河南优势产业,确定重点转移来源地和产业,认真确定引进项目,建立互利共赢机制,把优势特色产业与加工贸易结合起来,促进河南优势产业与引进产业(企业)互惠共生。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三大经济圈率先调整“三驾马车”比例[N].上海证券报,2009-06-16.

    [2]李晓燕.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3]贺瑞霞.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榆林学院学报,200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河南: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EB/OL]. http://www.china.com.cn/market/henna/422515.htm,2004-05-25

    [5]“加工贸易政策研究”课题组. 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分析[EB/OL].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docid=-63294&chnid=7&leafid=1, 2003-02-26.

    [6]艾民,陈萍.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目标定位及对策选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9).

    [作者简介]陈萍(1982— ),女,河南安阳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