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兰:讲好河南故事 融入“一带一路”

2019-02-25   作者:刘兰兰   点击量:2540
【字体:

编者按:我院文献信息中心刘兰兰以“讲好河南故事 融入一带一路”为题在《河南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现将该文主要观点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形象立体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新媒体时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需要加强中原文化网络传播研究,推动网络传播创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河南。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需加强文化驱动力

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优势,打造平台载体,提升开放水平,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开放环境。弘扬和传播中原文化,是河南“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先行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五年多来,河南把握有利时机,陆续打造出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增强了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未来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需要继续发挥中原文化资源禀赋,以文化交流筑牢“一带一路”建设人文基础。

推动中原文化网络传播创新

全媒体时代,新的网络传播技术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展示平台和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外宣传方式,也为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民心相通提供了一个新型双向互动的传播路径。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重新洗牌重塑,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

 在“一带一路”上讲好河南故事,需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推动中原文化网络传播创新。一是传播理念创新,网络传播定位要从原来的“宣传”导向转为“服务”导向。二是传播内容创新,多关注一些普通民众衣食住用行方面“接地气”的民众文化需要,提高中原文化带给沿线国家民众的吸引力和“获得感”。三是激发创新活力,鼓励民间、个人参与中原文化网络传播,提高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构建多维立体网络传播体系。

构建有效的网络传播机制

 当今世界,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方式,网络舆论已经是社会舆论主要组成部分,网民已经是主要传播对象和传播参与者。讲好“一带一路”上的河南故事,增强沿线民众心理认同,需要将中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讲得更好、更广、更深入。一是构建网络传播话语转化机制。通过个性化、互动化传播,与官方“高大上”的时政宣传形成良性互动。二是构建全媒体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海内外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平台之间、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同地区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构建网络传播效果多维评价机制。既要线上交流加深了解,也要线下交流进一步增强认同,既要关注传播“量”的增加,又要重视“质”的提升,同时还应建立不同阶段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四是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加快舆情采集、监测和分析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加快形成网络舆情快速反应力、引导力、控制力三力合一的舆情防御体系。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相应整理摘编,如需阅读原文,请至《河南日报》2019年2月25日第06版理论版)


责任编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