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认定会召开张锐、赵保佑等领导出席

2010-06-17   来源: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作者:张佐良
【字体:
 
    
    2010年13~1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主办,方城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认定会在方城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方城县各相关部门近50人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名誉主任张锐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究认定会既是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成立后的开篇之作,也是方城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的重要一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正院级领导、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主任赵保佑主持研究认定会。他指出,认定中心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权威性认定组织,已建立了一支开放式的专家队伍,将根据认定内容,定期在全国范围内聘任历史、考古、姓氏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论证,力求使中心的认定结果具有权威性。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执行主任张新斌,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教授、博导宋豫秦,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泉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光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友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朱彦民,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李玉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有为,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维华等先后进行了大会发言。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曾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时夏商周三代,涉及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史书中,曾、缯、鄫曾经通用。《世本•姓氏》称:“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缯。”曲烈所封之缯是最早的曾国,位于方城境内;缯国因缯关而得名。《左传•哀公四年》载:“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成之外于缯关。”缯关亦在今方城境内;方城县不仅保留了缯关遗址,尤甚是1993年发掘的方城八里桥夏文化遗址,面积达六十万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残片,还有石器、玉斧等,在众多礼器中,更具王权象征的是出土的石钺,说明该遗址不仅是中心聚落遗址,系方国中心所在地,这为夏时缯国在方城提供了重要依据;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和辞书中均认为,曾国在方城。如《辞海》说,“曾,古国名。一作缯、鄫,在今河南方城一带。”清人高士奇所著《春秋地名考略》中据楚“致方城之外于缯关”等史料,推论缯关为缯国之“故墟”。钱穆《西周戎祸考》亦讲方城为“缯之故国”。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注明夏代有证可考的部落方国约30个,缯国的标注地即在今方城。此外,杨宽、蒙文通、詹子庆、何光岳、陈槃等学术大家均认为缯国的封地在方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认定会召开张锐、赵保佑等领导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