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研究与“黄河学”建设研讨会侧记

2010-06-23   来源: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点击量:1336
【字体:
    

    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黄河文明研究与'黄河学’建设研讨会”,于6月19日在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博文楼隆重召开。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社、《汴梁晚报》社等单位的媒体记者共近4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王建华助理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了会议的自由讨论。与会专家主要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回顾、成果展示、以及“黄河学”学科建设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上午9点,开幕式准时开始,首先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从中心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社会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心自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果。接着,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教授致欢迎辞,代表河南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在简要介绍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的建设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和学位设置等情况后,他重点介绍了黄河文明及黄河文明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这次研讨会能推动“黄河学”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河南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并真诚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心的建设建言献策。“中心”主任李小建教授代表中心对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由于黄河文明研究学科间沟通交流的复杂性和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从而使研究具有很高的难度。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袁祖亮教授也发表了即席感言,认为“中心”所依托的地理学科发展成绩显著,值得肯定。在开幕式的最后,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教授在讲话中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同时希望中心在成立八年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快“黄河学”的建设,把“黄河学”的建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黄河学”的学科建设步伐。

    上午的会议报告共分三节进行,第一节由中心主任李小建教授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光岳研究员就中华民族的源流及黄河文明与中华源流史的关系作了介绍。山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就“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个议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儒家文明与黄河文明属于从属关系;儒家文化发源于海岱地区,逐渐发展到黄河中游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并渗透到民间、扩大到全国,由一种边缘文化逐渐上升为主流文化。而科举制的废除,对儒家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把儒家文化从神坛上拉下来,彻底边缘化了;在现代社会,复兴儒学必须要实现儒家文化的转型,要赋予儒家文化以新的内涵。

    会议报告第二节由中心副主任牛建强教授主持。河南大学李玉洁教授对中心最近几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系列丛书向大会作了比较详细的汇报。河南大学王蕴智教授介绍了《河南历年出土甲骨金文的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河南大学秦奋教授介绍了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所取得的共享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的前景。

    会议报告的第三节由河南大学李玉洁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牛建强教授首先介绍了“黄河学“的提出背景,并发表了对“黄河学“建设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不必从一开始就限定“黄河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要以开放的心态,实行宽口径的策略,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要推动“黄河学”的研究,应该有学术良知和科学的态度。河南大学王洪伟副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了对“黄河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要推动“黄河学”的发展,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社会科学的转向、当代的转向、田野的转向和发展的转向。

    上午发言的最后一部分是自由讨论。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教授认为黄河文化的研究应扩充到中原地区、草原地区乃至整个北中国地区,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研究层次。洛阳师范学院毛阳光教授认为,黄河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料的建设和储备,可以作为未来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河南科技学院宋军令副教授认为,黄河水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本体文化,黄河休闲旅游很有优势,黄河文化遗产值得去系统整理和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建华助理研究员认为:“黄河学”虽然不宜过早地进行学科定位,但应该在具体个案研究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的理论建设工作,否则,因为“黄河学”涉及学科众多,内容非常庞杂,各个学科和各种研究成果难免会流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很难体现“黄河学”的多学科联合研究的优势和研究旨趣。

    通过上午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文明研究和“黄河学”的发展建设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对黄河文明研究所取得成果进行了汇报并对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黄河文明研究和“黄河学”的建设建言献策。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黄河学”的建设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关于“黄河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大部分学者认为,黄河学还处于发展、建设时期。研究者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不应过早的对它进行限定,对这门交叉学科强行进行限定反而不利于“黄河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下午,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袁祖亮教授在河大科技馆二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曹操高陵及有关问题探析》的专题报告,为会议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黄河文明研究与“黄河学”建设研讨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