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突出重点 推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向纵
2010-10-12
点击量:1406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重点总结前一阶段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并就如何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在业务层面上谈一些思路和建议,征求大家意见,以便为今年全国古籍工作会议的召开打好基础。
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制的“古籍普查平台”已经通过鉴定验收,提供给全国各古籍保护中心安装使用,目前已覆盖到全国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经过三批评审,共有9859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国务院批准颁布,成为国家优先重点保护的珍贵古籍。 《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已经于2010年初启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研制了相关收录、著录、分类标准,天津、湖南等11省份、国家图书馆等3家古籍藏量超过100万册的单位已经先期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任务书,率先开始了《中华古籍总目》的编纂工作。
2、通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促进古籍保护收藏单位改善保存条件。同时,江苏、山东等省份启动了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建立了地方分层次保护古籍的工作体系。
3、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保证珍贵古籍安全传承,促进古籍修复工作规范化。经初审、专家考察等程序,有12家单位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承担修复珍贵古籍的重任。
4、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截止到2010年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开展面向全国古籍收藏单位的在职古籍修复、普查、鉴定等各类业务培训近6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涉及全国各系统400余家单位。
5、逐渐完善标准规范,建章建制,使古籍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古籍保护工作在不断拓展,古籍保护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
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1、古籍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古籍流失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古籍管理不善,损坏比较严重,行业间古籍保护和管理有待加强。
2、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古籍编目、鉴定和修复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3、保护技术相对落后。
三、下一阶段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设想
1、继续做好古籍普查工作。第一,建议基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随时申报机制,将其转化为常规性工作,各单位在古籍普查中随时上报国家珍贵古籍;第二,加快《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速度,早出成果。已经签署任务书的省份,要加大力度,早出成果。其他省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签署任务书,组织编纂好分省卷;第三,抓好“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建设。
2、做好重要领域的古籍保护工作。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古籍保护工作;第二,加强特色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对重要和有特色的古籍专藏,要把普查、保护、修复、整理、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设立专题保护项目,各机构配合协作,实现多赢。
3、加强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评选“国家级古籍保护专家”评选机制,带动古籍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开展古籍保护人才职业资格论证制度,实现考核成果与职称评定的有机结合。第三,加强古籍保护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向深层次发展。第四,加强行业间协作,建立古籍保护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
4、要加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还要做好古籍保护的普及宣传工作,并促进古籍成果的开发利用。如在“中华古籍保护网”上建设“中华典籍资源库”,进一步推进《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等工作。
5、加强科研工作,使古籍保护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前进。
6、扩大国际交流,学习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力口强与海外交流,力口快古籍保护的国际化进程。
7、启动民国文献抢救工作。
8、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
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制的“古籍普查平台”已经通过鉴定验收,提供给全国各古籍保护中心安装使用,目前已覆盖到全国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经过三批评审,共有9859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国务院批准颁布,成为国家优先重点保护的珍贵古籍。 《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已经于2010年初启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研制了相关收录、著录、分类标准,天津、湖南等11省份、国家图书馆等3家古籍藏量超过100万册的单位已经先期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任务书,率先开始了《中华古籍总目》的编纂工作。
2、通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促进古籍保护收藏单位改善保存条件。同时,江苏、山东等省份启动了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建立了地方分层次保护古籍的工作体系。
3、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保证珍贵古籍安全传承,促进古籍修复工作规范化。经初审、专家考察等程序,有12家单位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承担修复珍贵古籍的重任。
4、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截止到2010年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开展面向全国古籍收藏单位的在职古籍修复、普查、鉴定等各类业务培训近6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涉及全国各系统400余家单位。
5、逐渐完善标准规范,建章建制,使古籍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古籍保护工作在不断拓展,古籍保护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
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1、古籍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古籍流失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古籍管理不善,损坏比较严重,行业间古籍保护和管理有待加强。
2、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古籍编目、鉴定和修复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3、保护技术相对落后。
三、下一阶段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设想
1、继续做好古籍普查工作。第一,建议基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随时申报机制,将其转化为常规性工作,各单位在古籍普查中随时上报国家珍贵古籍;第二,加快《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速度,早出成果。已经签署任务书的省份,要加大力度,早出成果。其他省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签署任务书,组织编纂好分省卷;第三,抓好“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建设。
2、做好重要领域的古籍保护工作。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古籍保护工作;第二,加强特色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对重要和有特色的古籍专藏,要把普查、保护、修复、整理、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设立专题保护项目,各机构配合协作,实现多赢。
3、加强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评选“国家级古籍保护专家”评选机制,带动古籍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开展古籍保护人才职业资格论证制度,实现考核成果与职称评定的有机结合。第三,加强古籍保护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向深层次发展。第四,加强行业间协作,建立古籍保护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
4、要加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还要做好古籍保护的普及宣传工作,并促进古籍成果的开发利用。如在“中华古籍保护网”上建设“中华典籍资源库”,进一步推进《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等工作。
5、加强科研工作,使古籍保护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前进。
6、扩大国际交流,学习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力口强与海外交流,力口快古籍保护的国际化进程。
7、启动民国文献抢救工作。
8、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