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这些国家带来黄金白银的经济效益,他们的文化产品还传播着他们的价值理念,占据着文化消费者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被放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位置,预示着文化产业将被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来推动。
重视文化产业的价值功用
自上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首次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以来,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外逐渐被接受和重视。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控制着全球75%以上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印刷出版业的销售额达1840亿美元。2006年,美国全部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国家GDP总增加值的11.97%。英国是最早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显示,2001年时,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开始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目前,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英国第二大产业。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内容产业发展,该国的动漫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2/3的份额。2009年,日本公布的15万亿日元刺激经济新一轮方案,仍然把动漫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武器。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这些国家带来黄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文化产品还传播着他们的价值理念,占据着文化消费者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十年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任务,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出现,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系统分析了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确立了振兴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明确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项重要任务,规范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位置,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价值功用的认识愈发深刻。
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与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数比重的2.5%左右。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仍呈现粗放型发展状态,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匮乏、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单位产品的附加值小、效益低,等等,处于“少创意、低层次、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一少三低”状态。
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产业具有文化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文化产品是“头脑和心灵的粮食”,能够满足文化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内在属性决定着文化产业对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特殊要求,进而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创意经济时代,而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尚不足3%,远远低于国际12%的平均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谓正当其时。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抓住三个着力点:
一是政策。美国通过立法保护文化产业发展,采取放松管制与对外扩张并举的策略刺激文化产业发展;英国采取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法国文化产业发展走的是典型的国家主导、政府“包办”模式;日本和韩国通过“文化立国”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日本注重打造动漫产业,韩国注重复合型发展。近年来,我们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待改善,还需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
二是资金。美国是多渠道文化产业资产运作模式,投资主体包括联邦政府、基金会、个人和财团等;英国注重利用社会集资的方式进行文化投资;法国的企业和专业协会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采取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的文化产业资金运作机制;韩国鼓励社会各界向文化产业投资融资。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资金链短缺,融资渠道少,大规模投资匮乏,资金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亟须探索符合国情的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按市场化规律运作的融资机制。
三是人才。美国采取自主培育与吸收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战略;韩国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重点培育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日本走的是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子。就我国文化产业而言,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因素非常突出,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需要探索建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简介: 陈东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