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2012-01-12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点击量:1443
【字体:
    资料图片------编者

    二、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与发展走势判断

    (一)2012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当前,河南经济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增速放缓与通货膨胀并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空前增加。2012年,河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向好,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有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物价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预计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11.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2%、17%、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8%左右;出口预计增加50%,进口预计增加55%。



    (二)2012年全省经济发展态势判断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虽然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但是保持全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综合判断,明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预计,明年河南GDP增长11.8%左右。

    1、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将放缓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战略决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基于市场、区位、交通、人力资源和要素成本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河南正在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投资热土。一是外商投资项目和投资额高速增长。2011年前9个月,河南实际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增长56.1%,居中西部第一。在持续推进“大招商、招大商”的战略背景下,四季度乃至明年我省招商引资仍将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二是央企不断加大对河南的投资力度。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央企希望借助河南跨越式大发展之机,加强与河南的合作。2011年前三季度,双方共同确定了13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898亿元,这些项目在四季度乃至明年将逐步落地,也形成2012年固定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三是水利建设提速加快相关投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7月初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国家将大幅增加水利投资。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河南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形成推动明年全省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

    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加力,银根紧缩对我省明年固定资产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随着住房限购、限贷、加息等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加码,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负增长,意味着开发商资金周转速度放慢,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受到较大影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加码和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收紧,2011年以来我省地方债务率偏高的风险有所显现,在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进行的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也可能受到一定抑制。三是民间投资增长放缓。随着货币政策不断收紧,信贷资金不断趋紧,利率的上升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对投资形成一定制约,同时,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效益指标不断回落,也限制了企业自筹资金能力,进而对投资增速形成影响。

    综合来看,2012年我省投资增速将平稳增长,略有放缓。初步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左右。

    2、生产要素制约趋紧,工业生产压力增大

    受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制约全省明年工业增长的因素较多。一是资金、用工、土地约束在强化。受此影响,全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钢铁、煤化工、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行业运行仍会较为艰难。二是国际国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浙江、广东、山东等东部工业大省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可能通过需求端和产业链影响河南,其对明年工业生产的后续连锁反应不容低估。三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新兴产业增长快、比重低、贡献小,传统产业比重大、增速慢、贡献弱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也形成了明年全省工业增长的结构性制约。

    同时,支撑河南工业增长的因素也在积累。一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全省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大,工业投资尤其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2011年1-9月,全省在建项目投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48.0%,形成支撑明年我省工业增长的新生力量。二是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受煤炭资源整合影响,2011年前三季度,占工业比重7.2%的煤炭行业增速仅为6.9%,低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目前,河南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明年骨干煤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将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河南煤炭业整体开发水平,形成支撑全省资源型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综合分析,预计2012年工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

    3、扩大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CPI的逐月走高,抑制通胀的力度越来越大,受此影响,2011年1~9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四季度,随着物价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扩大内需将会重新提上日程,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预计明年河南消费需求增速将加快回升。一是收入分配政策或将出台,居民收入将会有较大增长。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将会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立均衡共享模式,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国家或将出台新的支持消费政策。四季度,全省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将陆续到期,消费增长面临较大考验。基于扩大内需的需要,明年,国家或将延续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也可能会出台新的支持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形成对明年我省消费增长的有力支撑。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断增加,给全省就业造成的压力已明显影响到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2011年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13.8%,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收入仅增长7.7%,对四季度和明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将形成硬约束。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明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难以进一步有大的提高。综合预计,2012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左右。

    4、世界经济增长疲软乏力,对外贸易面临较大挑战

    由于富士康进出口带动,全省进出口连续6个月刷新月度纪录,同时带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机电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月~9月,全省进出口完成20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9%,其中,出口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38.4个百分点,出口额及其增幅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6位和第4位。富士康生产逐步迈上正轨,将为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带来新的增长点,对明年河南出口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同时,富士康项目带来的机电产品进口增长和河南省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带动全省进口整体提速。上半年,由于富士康大量进口生产设备,河南省进口机电产品增长较快,进口值达14.2亿美元,增长1.3倍,拉动河南省进口增速25.9个百分点。此外,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增强了我国的购买力,使得河南省铁矿砂、铅矿砂、纸浆等资源性原材料进口增加,形成带动进口增长的又一大动力。

    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明年河南的出口增长形成了威胁。一是欧洲和美国的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外需低迷制约着出口的扩大。欧盟和美国是河南最重要的两个出口地,欧美债务危机必定对河南出口产生重大影响,预计这一影响将会在年底到明年初逐步显现。二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出口增长压力增大。中银国际研究报告认为,现阶段人民币进入了2010 年6 月19 日重启汇改以来的振荡升值阶段。2012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短期内看不到人民币改变缓慢升值战略的迹象,预计2012 年人民币对美元同比升值4%。无疑,本币有效汇率升值将对河南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调整,出口增长受到考验。在去年取消406项商品出口退税的基础上,财政部正在酝酿进一步下调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主要涉及铝型材、不锈钢条、杆、型、丝等商品,预计明年,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出口或受抑制。鉴于全省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这一政策对全省明年出口形势形成重大考验。综合判断,2012年全省外贸出口增长放缓,预计增长50%左右。

    5、推动物价上涨因素收敛,CPI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银根收紧的冷却效应在多个行业持续发酵,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不断积累。货币政策不断收紧,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形成了制约物价上涨的因素;由于物价水平高位运行,居民消费实际增速回调,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受季节性因素和政府一系列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措施影响,近期食用农产品市场供应整体呈现恢复性增长,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这些因素推动物价水平呈现逐步回落态势。

    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物价4季度下行可能性较大,但目前毕竟还在高位运行,影响物价上涨的长期因素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美国持续推进量化宽松政策,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贬值,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原材料、工资等成本推动型涨价因素没有明显减弱,明年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可能进一步显性化;油、气、电、水等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推进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涨,给我省带来了较大的隐性通胀压力。总体看,推动物价上涨因素收敛,CPI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控制,预计2012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8%左右。

    (三)2012年全省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乘着国务院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河南全省上下正致力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利条件在强化,内在动力在增强,积蓄的能量在释放。2012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不利影响,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1、有利条件

    (1)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政策推动河南新一轮大发展。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允许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这一政策赋予河南在土地、户籍、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利,对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河南发展的土地、人口、体制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用足用好这一政策,有利于河南在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河南跨越式发展。

    (2)同步推进“三化协调”打开河南发展新空间。国务院在《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以新型城镇化为突破口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可以作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以此走出一条以城镇化带动产业聚集和经济转型、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转移、以人口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互动互促协同发展道路,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3)“大招商、招大商”战略助推河南经济跨越发展。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委、省政府把持续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活动作为抓住关键、带动全局的“八策并举”第一策,强力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前三季度,河南抓住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举办了豫沪经合交流会、港澳媒体看中原等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活动。截止目前,2011年河南已签约海外及省外资金4000亿元,引进了富士康等一批重大项目。四季度以及明年,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会带动河南投资快速增长,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产品的出口将会推动河南进出口进一步增长,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河南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内需支撑。在河南各市县“十二五”规划中,各地都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在各地纷纷展开,郑州、洛阳积极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等市加快推动城市新区建设,积极推进城镇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这些措施将会推动四季度以及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11年1月份,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打破二元户籍限制,推动农民变市民工程,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会有利于明年消费持续增长。

    (5)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深入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新时期加快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河南要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共性技术开展重大专项研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扶持研发机构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增强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后发优势,为2012年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6)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开放招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局,以加快城乡建设扩大内需,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多策并举,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举措。2011年前三季度,我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生态省和平安省建设。同时,全省各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举措为明年河南投资和消费增长带来了直接的拉动,同时也有利河南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2、不利因素

    (1)货币政策持续收紧。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抑制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我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所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将为明年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现有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将逐渐显现。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如紧缩银根、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抑制房价、淘汰落后产能等,这些措施都有一个落实实施的过程,其对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滞后期。2012年,银根收紧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将更加充分显现,其冷却效应将在多个行业持续发酵,河南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全省经济增长也将面临更多不利因素。

    (3)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一是输入性通胀因素挥之不去。近期美国经济增长十分低迷,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明显加大,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预期,美元贬值将给我国带来新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油价和电价等资源价格上调等因素,将成为推动消费价格走高的刚性因素。三是农产品价格长期回落的幅度有限。当前全省农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并带动价格指数回调,但实现农民收入提高的目标客观上需要稳定农产品价格,指望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抑制通胀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4)资源要素约束增加。一是用地难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年建设用地需求为60万亩,但是新增建设用地供给只有20万亩,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用地需求。二是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以来,全省招工难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用工难已经从结构性的技术工短缺向普工不足蔓延,也构成明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三是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关停小火电等因素,电力供应减少加剧和用电紧张问题,明年我省时段性、区域性的缺电可能较难缓解,将会较大地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5)节能减排政策趋紧。长期以来,河南重化工业突出,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取消了对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整顿规范电价秩序的通知》,明确禁止地方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政策,要求地方严格执行国家上网电价政策,并严格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政策。这一政策使得我省重化工业面临较大压力,生产成本的上涨不断蚕食着我省重化工业的利润,工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普遍下滑。

    (6)外贸环境和2011年相比有所恶化。首先是外贸环境和2011年相比有所恶化。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慢,将带动贸易增长同步放缓。特别是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外需持续增长的动能逐渐减弱,2012年河南外贸增长的幅度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政策环境看,危机后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的需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省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我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四)2012年需要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

    当前,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长期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继续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经济运行中一些隐患有可能进一步强化,需要引起注意。

    1、收紧银根要防范经济硬着陆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不断收缩银根,连续上调准备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贷额度,使银行的贷款额度相当紧张,利率出现跳升。然而,利率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抑制住通胀的恶化,亦可能消灭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2011年以来,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累积效应开始显现,各地GDP增速持续放缓,中小企业融资日益困难,经济下行风险越来越大。基于此,下一阶段河南应在保持宏观政策与中央一致的同时,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滞后效果,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化解紧缩政策对全省的不利影响,避免潜在的硬着陆可能性变成现实。

    2、破解融资难题要防范金融风险

    在当前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现象。河南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已经成为明年河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便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路径。同时,需要注意,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可能会造成金融风险的积聚和增加,近期频发的担保公司破产和民间借贷崩盘正是这一风险的体现。基于此,我们要创新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强化金融监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推动明年河南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要注意保护耕地红线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全局的三大工程之一,为此已做了很多工作,签了很多大的项目,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引进项目落地问题,为此,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然而,我省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在不突破耕地红线的情况下,解决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问题,已成为明年全省各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 必须贯彻依法用地、占补平衡的原则,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围绕规划目标,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合理用地。

    4、发挥重化工业优势要注意节能减排

    基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长期以来,河南重化工业优势突出,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河南工业的重要支撑。基于重化工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河南节能减排任务将非常沉重。为此,全省各地要在加速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等重化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政策机制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以尽可能低的能源环境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力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重化工业与节能减排统筹兼顾的发展之路。

    5、发展粮食生产要注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技术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然而,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收并不一定能带来农民增收,各地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制约着我省粮食生产的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建立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便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为明年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明:本文摘编自:《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2)》部分章节,未完待续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在实践中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