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宪斋书记出席“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1年年会”并作重要讲话

2011-03-06   来源: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   点击量:3407
【字体:
    林宪斋书记出席“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1年年会”并作重要讲话

    大会会场

    2011年2月26~27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1年年会在郑州市河南饭店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二级学会、团体会员、正在申请二级学会的单姓筹备会代表、地市级姓氏文化研究会、县级姓氏历史文化研究组织以及来自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地方史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参加了会议,并在主席台正中就座。先后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河南省侨联原主席、省侨办原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林雪梅,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调研员王玉堂,河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王明远,《河南年鉴》原副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刘翔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河南省客家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国楼,《河南大辞典》执行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寻根》杂志常务副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强胜,河南龙根文化集团董事长、中华万姓同根园董事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瑞,河南润达国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白东升,深圳博大装饰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小辉等。

    26日上午10时,年会正式开始,由张新斌副会长主持。

    首先,刘翔南执行会长作了2010年工作报告,对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给予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了部署和展望。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做了财务收支报告。根据本会章程第二十九条秘书长负责学会日常财务开支的规定,按照2010年1月换届大会关于规范化管理的决议,以及7月和12月两次会长会议关于规范财务管理的决定,今后学会的财务工作由秘书处具体负责,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每年由秘书处在年会上向全体会员作财务收支报告。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调研员王玉堂做了讲话,他首先对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且认为有专家学者的集思广益,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此次学术年会为契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必定能充分发掘姓氏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姓氏文化研究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助推器”和“凝聚剂”,通过不断提升中原姓氏文化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姓氏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精心组织姓氏文化方面的文化研讨、文献整理、丛书开发等活动,使姓氏文化开发具体化、规模化,品牌化,必定会为推动我省姓氏文化研究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热烈的气氛中,林宪斋会长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作为研究会的会长,一年来通过开会、走访等方式,与柬埔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福建、广东等省的姓氏文化研究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了解到不少第一手的材料和信息,同时,也在与学会各位会长、各位理事以及分会各位同志的座谈与交往中,以及在对我省各地市姓氏文化资源的考察中,更深地了解到我省姓氏文化研究的状况。他指出:经济文化一体化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潮流。文化是要服务于经济的,我们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也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服务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服务于我省的文化建设,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姓氏文化研究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话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增强海内外华人和华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贡献。2010年5月,我到台湾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百姓论坛,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海峡两岸近千名姓氏文化研究者和热爱姓氏文化的宗亲组织的代表,大家相聚宝岛,倍感亲切,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是任何其他力量都无法替代的。2010年11月,我到柬埔寨参加世界林氏第十三届恳亲大会,也见证了海外华侨对祖地人民的深厚情谊。我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历任会长与同志们的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在全省学会中独具特色的学术团体。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宣传,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根文化,已成为中原文化的本质特征,在海内外有极大的感召力。因此,在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得更好,已成为摆在各位同仁面前的大事。近年来,在历届会长、理事、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的学术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学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能力还有待加强,宣传工作还有待深化。在姓氏研究上,河南有一支好的队伍,而且这支队伍的骨干与核心都凝聚在研究会,但就总体而言,我们的成果还缺乏系统性,不能完全彰显河南姓氏文化研究的实力与水平。在本届理事会任期内,能否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合推出有一定水平,代表河南实力的姓氏文化研究的系统成果,是考量我们研究水平和责任的重要标尺。另外,要提倡深入研究,出版一些有较高水平和深度的姓氏文化学术专著。我们要研究思考宣传普及的方法与模式,寻找突破口与创新点,逐步形成宣传普及方面的工作思路。对外交流是姓氏文化研究的重要特征,这种交流,包括研究者的交流和宗亲的联谊。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会可以承办一届海峡两岸百姓论坛,或举行第二届豫闽台姓氏文化研讨会,这些都需要认真考虑,形成共识,理出思路,强化运作,保证我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有新的突破。研究不能关起门来搞,下午在座的几位都曾到国外学习和考察,相信他们的发言会使大家茅塞顿开。“学者理性”是说要理性思考。搞姓氏文化研究不能凭一时的热度,不能心血来潮。“实践经验”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来讲。听者可以举一反三,豁然开朗。研究会的管理工作,是研究会总体工作提升的重要环节。研究会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讲,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管理工作上,虽然与党政部门,与体制内的单位比,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研究会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研究会管理靠什么?就是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形成按规章办事的习惯。

    最后,林会长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各位理事和会员继续发挥奉献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以学术研究提升品位、光大形象,以服务凝聚人才、扩大影响,以活动办活研究会、发展研究会,为河南姓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奋斗。

    下午2时开始,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进入学术讲座阶段,由安国楼副会长主持,共有四位学会领导作了报告。

    张新斌副会长作了《文化强省与河南历史文化研究及开发的启示》的报告。张会长的报告共分四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强身建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文化定位,二是“三大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开发的成果与态势,三是河洛文化研究与姓氏文化研究已成为最具河南特色的研究,四是启示与思考。将2004年以来,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方面的各项研究通过翔实的资料做了脉络阐释,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根文化是河南文化的特点,要围绕根文化做文章,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文化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2要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龙头,进一步整合河南祭拜文化资源,形成以祭拜文化为平台的河南文化亮点,并以此形成凝聚海外华人的纽带,成为海外华人回归的盛大节日;3、要加强河南历史文化的研究,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等专业团队,与民间研究大军有机结合,与地方政府有机的结合,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生产力;4、在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将河南打造成中华文化圣地,培育大品牌,构筑大产业。

    接着,学会副会长石小生、张瑞、林坚作了题为《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看河南的名人里籍与姓氏祖根地之争》、《姓氏与姓氏文化产业》、《开展客家姓氏研究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

    27日上午8:30,年会进入座谈交流阶段。由林坚副会长、白东升副会长分段主持,共有来自周口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毕起才、信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徐新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曾姓委员会理事长曾平、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陈姓委员会终身会长陈文云、荥阳世界郑氏联谊总会会长郑如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方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方佑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冯姓委员会会长冯长才、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潘姓委员会秘书长潘中天、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高姓委员会常务会长高继德、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河南省苑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苑仁玉、河南姚氏文化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河南省皇甫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筹)研究会会长皇甫练真、鹿邑李姓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文德、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阎富传、卢氏县副县长梁信志、潢川县黄氏研究会会长黄运庚、轩辕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轩辕威等共20人作了发言。

    27日上午11:30,举行年会闭幕式,由张新斌副会长主持。

    首先是张新斌副会长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建议增补黄小辉先生为研究会副会长,并介绍了黄小辉先生的简历。增补杨瑞耕、刘万魁两位先生为学会副秘书长,大会鼓掌通过。并对三位先生捐助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支持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表达了感谢之意。接着,荥阳郑姓委员会会长宋国桢向大会敬献题为“慈乐”的墨宝,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代表大会接受捐赠。第三项议程是郑强胜副会长做年会小结。他主要从新特点、新特色、新思路、新问题四个方面对2天的会议做了全面总结。最后,张新斌副会长也用了“团结”、“鼓劲”、“创新”六个字,对于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作了概括。他认为,所谓“团结”,就是会期拉长,从而达到了预期广泛交流的会议目的;所谓“鼓劲”就是林会长的讲话对研究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提出了非常客观的设想和思路,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以会养会”的模式;所谓“创新”就是年会一改往日半天的会期和单一工作报告,由会期延长延伸为工作报告、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的丰富内容,从而为以后探索年会召开的新模式提供了借鉴,下一步是否可以尝试将学术研讨会同年会有机结合的方式。

    大会期间,研究会顾问、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也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力量来共同研究姓氏,应该感谢在座的各位执著于研究姓氏的专家学者,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从根本上讲是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套用时尚的话来说,姓氏文化研究,应该给力于文化事业繁荣、给力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给力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听了刚才几位同志的总结和会议工作报告,感觉非常振奋,相信这必将会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姓氏文化的路如果沿着文化研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繁荣——经济发展的轨迹千金,必将取得丰硕成果。此外,这次会议安排很有新意,是年会做实的体现,希望年会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2011年的工作一定会上新水平、出新成果。(李晓燕)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林宪斋书记出席“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1年年会”并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