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河南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明确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写入五年规划。根据河南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基础,我们从分析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入手,研判河南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的确定及其背景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新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但没有确定或阐释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内涵。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确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内涵,即“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看出,该内涵既准确把握了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产业体系内涵有着极其深刻的背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地位上的攀升面临两种压力,一是发达国家在高端环节的“挤压”,二是发展中国家在传统产业上对我们的“挤出”。在“挤压”与“挤出”这两种压力下,中国如何发展适合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议》中的新阐述指明了方向,就是既要体现科技进步新趋势,又要发挥我国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
二、“十二五”河南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
根据河南的产业特点与比较优势,我们认为河南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突出以下几个战略重点。
1、以推进产业内升级为导向,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建议》把改造提升制造业放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首位,将为河南这样的制造业大省带来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冲击下发达经济体都在谋划向制造业的回归,河南在制造业上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附加值比较低,产业升级空间较大。一般来说,产业升级分为产业内升级与产业间升级,鉴于河南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工艺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等产业内升级路径应该成为河南产业升级的主导路径,而不是在所谓的高技术产业上陷入低端锁定,河南应该依托制造业优势打造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发展平台。
2、以推进产业高端化为导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业分类上依然是制造业范畴,我国只是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强调,以推进产业高端化为导向,就是要依托河南的比较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上,在七大新兴产业领域圈定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产品与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占领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使之成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河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要依托比较优势、不要迷信好高骛远的产业规划,距离太远的“产业赶超”既耗费资源又难以支撑,不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3、以推进产业服务化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当前,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服务增值环节,河南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为提升服务增值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向设计、营销、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的空间还很大。以推进产业服务化为导向,就是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构建适用于河南省情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鼓励制造业企业往服务增值环节延伸价值链,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协调发展。
4、以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区段。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这种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而当前伴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演进,高技术产业呈现出分割发展的态势,其中的劳动密集区段如电子产品装配环节、软件外包等正在逐步独立出来,而且面临着成本压力,目前沿海地区的这种高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区段正在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 10月份郑州刚获批了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这将大大提高河南的政策优势,河南要抓住历史机遇,把人力资源优势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区段,创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河南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5、以推进产业生态化为导向,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河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根据《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709亿元,仅占009%,居39个工业大类的末位。以推进产业生态化为导向,就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按照“清洁安全”的要求,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这对河南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至关重要。
6、以推进产业信息化为导向,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所谓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产业,围绕“四流三周期”,即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价值流和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构造以信息化带动其他要素流动的产业关联,实现产业发展由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的转变。河南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物联网研发与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7、以提升战略支撑力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河南在传统能源产业发展上具有比较优势,向现代能源产业转变潜力巨大,以提升战略支撑力为导向,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能源产业对河南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开发,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三、几点建议
1、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平台。
“十二五”时期河南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支持各产业集聚区依托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各集聚区根据比较优势选准、抓好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业领域要依托现有基础拉长产业链条,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平台。
2、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提高河南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十二五”时期河南要进一步创新产业承接的思路,引导产业链与产业网络整体转移,尤其是要与世界500强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弥补河南战略支撑产业的短板链条,承接战略新兴产业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本地企业强化与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能力,使迁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点,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3、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微观基础。
“十二五”时期河南仍然要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围绕省重点项目、转型升级“双千工程”项目等,继续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重点集中在传统产业改造、产业链延伸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自主创新项目等领域,新上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强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微观基础。
4、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为着力点,积极发展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
现代产业体系的微观基础与发展主体是企业,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企业分工合作网络的支撑,“十二五”时期河南发展现代产体系的着力点就是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型企业为配套、无数小企业层层跟进的产业网络,使之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有力支撑。
课题组组长:张 锐 林宪斋
副 组 长:喻新安
执 笔:赵西三 龚绍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