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协调 重在落实“新型”

2011-11-04   点击量:1650
【字体:
                      本文摘编自《东方今报》2011年10月31日 第11版

   省委政研室巡视员   王永苏

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喻新安

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占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李鸿昌


    ●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喻新安:河南有两个市超过1000万人,有20个县超过200万人,这么一个省情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探索河南的路子。要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途径,通过新型城镇化引领继续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探索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的新办法,就是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办法上进行探索,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说农业的局限,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等。

    王永苏: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符合河南实际。河南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滞后于河南工业化,非常不利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服务业比重与城市化比重成正相关。集中发展比分散发展效益高。非农产业集中于城市便于集中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利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也利于农民向城镇集中集聚。

    张占仓:传统城镇化带来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扩大的趋势。新型城镇化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间不至于使农村、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镇化是干什么?就是让绝大部分农民住到城镇里,因为可以改善生活,让更多居民享受现代文明。新型城镇化人口特别稠密地区实施过程中,应该有多种措施、多条道路,但是最后实现的目标仍然是城镇化。

    李鸿昌: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河南的城镇化任务非常艰巨,靠别的地方吸纳河南人口不是很现实,只能吸纳一部分,就近就业的话还真能解决城市化问题,不然的话到深圳打20年工还是一个农民,所以必须靠河南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是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体现。

    ●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

    喻新安: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潮流和趋势来看,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到来,这些全新的理念和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现在的工业更加依赖信息、研发、配套服务包括环境,对教育、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依存性大大增强。

    河南现在工业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还比较弱,就是工业结构比较重,到了一个进行结构转型的关口。

    张占仓:目前河南省工业的绝对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第五位,但作为后发地区,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突出是河南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河南在全国产量排名靠前的工业产品主要是煤、铝、水泥等初级产品,汽车、集成电路、电脑、手机、空调、冰箱等高端工业品产量排名均比较靠后。也就是说中低端产业占比很大,需要发展更多的高端产业。

    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型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些无疑要成为河南投资选择的重点。

    王永苏:过去很多年来我们都在讲产业升级,但一直升不起来,主要是产业不集中、分散,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成本很高,效率效益很低。我们把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之后,搞特色产业基地,再发展大了就成了产业集群。

    越分散发展越慢,越集中发展越快。因为集聚了,成本低效率高,可以拉动服务业,容易形成市场,所以,河南的非农产业的发展必须形成集聚。

    如果河南形成一批在全国、全世界有影响的产业集群,比如说,漯河的食品产业,新乡的电池产业,郑州的物流产业,开封的文化产业,洛阳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搞这样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的工业就厉害了,河南的经济就发展越来越快了。

    ●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王永苏:近几年对于城乡差距拉大原因的探讨较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农业发展的市场约束;

    二是农村过于分散对非农产业发展的约束。农业投资过密化,效益过低,农民也少了,农村没有人了。但这好办,可以办个大农场,给他种几百亩几千亩地,成为农业现代化。农村衰落有其必然性,不衰落城市咋繁荣?农民不进城,城市咋集中,咋集聚?

    从一定意义上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方向在于加快城市化。

    李鸿昌:“三化”协调是大国或大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唯一的科学选择。解决河南人的吃饭问题也只能靠河南这块土地,没有别的办法,找不到别的办法,那么鉴于此,农业现代化就成为河南的必然选择之一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要把握好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主要追求是增加收入而不是产量极大化,要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根本在于提高农民人均耕地占有水平,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规模扩大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投资农业基础设施、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等的经济效益就相应提高了,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也就增强了。

    ●尊重民意 打造务实河南

    喻新安:我省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做表面文章,不触及矛盾,不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还比较严重。

    建设“务实河南”,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倡导务实精神,坚持“两转两提”,推动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务实河南”,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实践过程,必须突出主题、把握要领、勇于创新。要坚持立足于学,立足于转,立足于做,立足于实。办任何事情想好了再说,说了就做,做就做好。

    王永苏: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干实事、求实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务实发展,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吃透实际情况、把握客观规律、顺应历史趋势、尊重民众意愿,一切都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张占仓:“务实河南”的提出,说明河南已从思想、理论、作风、实践、方法等方面寻求到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指导方略和工作套路。

    在理论层面,省委提出并不断完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哲学命题。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方式方法,关键要转到实干上。在作风层面,省委提出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在实践层面,省委提出“四个重在”,在方法层面,省委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工作方法。这是“务实河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化”协调 重在落实“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