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河南”关键在做
2011-10-09
来源:《河南日报》2011.10.09
点击量:1198
【字体:大 中 小】
“两型”农业发展应取得突破
河南农大经管学院院长、教授 吴一平
构建“两型”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河南省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光热资源丰富但水土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4/5,耕地亩均水资源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因此构建“两型”农业,对于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拓展资源利用空间,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水土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作用。
把握“两型”农业内涵,务实重点推进转型。所谓“两型”农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着力构建以节地、节水、节支为重点的集约农业生产体系和以生态、绿色、安全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在微观上资源利用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高效益、宏观上农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间作套种、立体种养、保护地栽培、种养加结合等实现节地节时;通过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深松免耕、地膜覆盖、蓄水工程等发展节水农业等。
完善推广服务体系,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优化县级,打造农技推广龙头;整合乡级,跨乡镇建设区域农技推广站;延伸村级,设立农技服务室。二是完善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技术装备,配备专用交通工具。三是通过定期系统培训、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实现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农户的“顶天立地式”农技推广,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大学、科研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等。
加大改革和政策支持,增强“两型”农业活力。一是把县、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其人事、劳资、财产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行“县建县管”,乡镇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出台构建“两型”农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两型”农业项目,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引导公司、农户、中介等对“两型”农业的资金投入。
弘扬务实文化 做实文化河南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郑泰森
务实是最具传承和弘扬价值的中原文化传统。从大禹治水到焦裕禄治沙、从愚公移山到修建红旗渠,无不体现中原人民从古至今,世代坚守的务实精神。
为什么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以笔者理解,传承是务实的传承,最重要的是继承中原人民勤劳、能干、踏踏实实、不畏艰险的传统人文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既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也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要以克难攻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克服之、战胜之。历史上,中原人民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农业文明,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城市。这些标志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创新,都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领域实现的巨大突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历史的实践表明,务实的创新是中原文化的灵魂,没有务实,创新就无从谈起。要注重培养务实创新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不仅是河南省资源优势、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等硬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区域文化传统以及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等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被明确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定位之一,标志着文化河南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现阶段全省的文化建设相对于其他物质领域的发展,仍显得比较虚。虚在两个方面: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对文化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层面,尚没有提炼、升华出与全省人民现阶段发展诉求相适应,能够增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文化价值。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务实河南”是从中原文化传统中总结、提炼出的文化精髓,它使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河南从此有了新的承前启后的人文精神和行动指南。文化建设本身也将进入更加务实的阶段。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实文化河南,可以大大增强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实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逐步推进城乡均等化、区域均等化和人群均等化。做实文化产业将使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通过做实文化河南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郑州都市区建设贵在
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
郑州师范学院院长 研究员 赵健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自觉地承担起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提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以“一区两城”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郑州市委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方法,明确要求“要用抓具体的方法抓落实,用创新的机制抓落实,用正确的导向抓落实,用团结协作的合力抓落实,用抓不落实的策略抓落实,用低成本的举措抓落实”,让“务实河南”的精神在郑州市开花结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一是要确立抓落实的理念。从郑州的实际出发,细化都市区建设的各项指标,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努力做好“自选动作”。从明晰职责完善制度上提升队伍的控制力;从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来提升队伍的公信力;从政令畅通,狠抓落实来提升队伍的执行力;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来提升队伍的影响力。二是领导要用好的理念与思路带领下属抓落实。在实践中教会下属如何抓落实的方法,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干出成效。三是找准目标抓落实。都市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抓落实;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上抓落实,在以打造民生优先发展上抓落实,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上抓落实,推动和加快郑州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完善制度抓落实。在严格划清职责范围基础上,完善考核制度、考评制度和督察制度。五是协调配合抓落实。抓落实要靠集体力量攻难克坚,要形成一种领导带动、中层主动、基层行动的合力,使全体公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落实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收获着喜悦和成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郑州都市区建设,完成中原经济区的宏图,需要我们有效应用“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方法,求真务实。
上一页
河南农大经管学院院长、教授 吴一平

把握“两型”农业内涵,务实重点推进转型。所谓“两型”农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着力构建以节地、节水、节支为重点的集约农业生产体系和以生态、绿色、安全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在微观上资源利用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高效益、宏观上农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间作套种、立体种养、保护地栽培、种养加结合等实现节地节时;通过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深松免耕、地膜覆盖、蓄水工程等发展节水农业等。
完善推广服务体系,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优化县级,打造农技推广龙头;整合乡级,跨乡镇建设区域农技推广站;延伸村级,设立农技服务室。二是完善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技术装备,配备专用交通工具。三是通过定期系统培训、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实现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农户的“顶天立地式”农技推广,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大学、科研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等。
加大改革和政策支持,增强“两型”农业活力。一是把县、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其人事、劳资、财产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行“县建县管”,乡镇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出台构建“两型”农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两型”农业项目,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引导公司、农户、中介等对“两型”农业的资金投入。
弘扬务实文化 做实文化河南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郑泰森

为什么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以笔者理解,传承是务实的传承,最重要的是继承中原人民勤劳、能干、踏踏实实、不畏艰险的传统人文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既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也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要以克难攻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克服之、战胜之。历史上,中原人民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农业文明,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城市。这些标志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创新,都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领域实现的巨大突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历史的实践表明,务实的创新是中原文化的灵魂,没有务实,创新就无从谈起。要注重培养务实创新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不仅是河南省资源优势、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等硬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区域文化传统以及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等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被明确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定位之一,标志着文化河南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现阶段全省的文化建设相对于其他物质领域的发展,仍显得比较虚。虚在两个方面: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对文化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层面,尚没有提炼、升华出与全省人民现阶段发展诉求相适应,能够增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文化价值。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务实河南”是从中原文化传统中总结、提炼出的文化精髓,它使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河南从此有了新的承前启后的人文精神和行动指南。文化建设本身也将进入更加务实的阶段。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实文化河南,可以大大增强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实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逐步推进城乡均等化、区域均等化和人群均等化。做实文化产业将使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通过做实文化河南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郑州都市区建设贵在
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
郑州师范学院院长 研究员 赵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一是要确立抓落实的理念。从郑州的实际出发,细化都市区建设的各项指标,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努力做好“自选动作”。从明晰职责完善制度上提升队伍的控制力;从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来提升队伍的公信力;从政令畅通,狠抓落实来提升队伍的执行力;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来提升队伍的影响力。二是领导要用好的理念与思路带领下属抓落实。在实践中教会下属如何抓落实的方法,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干出成效。三是找准目标抓落实。都市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抓落实;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上抓落实,在以打造民生优先发展上抓落实,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上抓落实,推动和加快郑州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完善制度抓落实。在严格划清职责范围基础上,完善考核制度、考评制度和督察制度。五是协调配合抓落实。抓落实要靠集体力量攻难克坚,要形成一种领导带动、中层主动、基层行动的合力,使全体公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落实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收获着喜悦和成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郑州都市区建设,完成中原经济区的宏图,需要我们有效应用“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方法,求真务实。
上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