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河南”关键在做

2011-10-09   来源:《河南日报》2011.10.09   点击量:2079
【字体:

          “关键在于落实”的具体体现
                 郑州轻工业学院院长、教授  剧乂文

  日前,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清醒忧患,遵循规律,重在持续,务实发展,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务实河南”的发展理念,可以从理论性理解和实践性推进两个方面加以把握和落实。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务实河南”的内涵和意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因此,务实发展是河南省委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理念。在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应直面矛盾和问题,提出破解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务实发展。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务实河南”的精神内核正是这一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务实河南”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有利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科学推动河南的发展;有利于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树立河南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利于检验每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营造出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要科学推进“务实河南”建设。“务实河南”建设涉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要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文化传承能力。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想基石
              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占仓

  “务实河南”的提出,说明经过探索,河南已从思想、理论、作风、实践、方法等方面寻求到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指导方略和工作套路。

  在思想层面,在持续、延伸、拓展、深化历届省委省政府关于河南发展特别是中原崛起重大决策的基础上,融合实事求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升华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提出要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务实河南”在全国新的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打造出的战略思想,适应了全国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组织区域发展的最新需求。

  在理论层面,省委提出并不断完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哲学命题。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方式方法,关键要转到实干上。这是省委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对“务实河南”提出的基本理论铺垫。

  在作风层面,省委提出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坚持“五重五不简单”,把风气搞正。作风连着党风,带着政风,影响民风。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用实际行动展示出“务实河南”的干部形象。

  在实践层面,省委提出“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持续”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折腾、不懈怠;“提升”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才能进步;“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统筹起来,促进协调发展;“为民”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务实河南”的实践要领。

  在方法层面,省委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工作方法。“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坚决不能一切事情大而化之,更不能“浮夸”了事;“两基”就是“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是任何工作求实求效的根本;“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推动工作向实处扩展延伸。这是“务实河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务实河南”与“建设中原
          经济区关键在做”一脉相承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吴海峰

  深刻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务实河南”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从河南的现实省情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全国的位次有了一定提升,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成为新兴工业大省。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变。“务实河南”,正是在准确把握河南现实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河南必须务实,必须踏踏实实干,加快发展。

  从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上来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已制定颁布。这表明,未来河南发展的总体战略、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就是实干。“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务实河南”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务实求效,才能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

  从科学建设中原经济区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务实”。只有“务实”,才能从河南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和发展阶段的正确决策,才能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顺利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从转变领导方式和作风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河南”建设的关键,是领导方式和作风的转变。改进领导方式和作风方法,必须在务实求效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要做实、做细,不能虚化、泛化和一般化,更不能空喊口号、只做样子。只有抓具体,问题才能抓得准、抓得深,通过一砖一瓦的建设,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要用建设成效来检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李鸿昌

  “务实河南”,落脚点最终在“成效”,要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来检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如何避免政策棚架,让中原经济区不停留在口号和规划上,关键在于实干、在于“建设”。

  建设就要有建设的资金。河南自己的钱是有限的,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从银行拿到足够的贷款也是不容易的,因此,要借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风,搞好大招商、大引资、承接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大量的省外资金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动力。离开大量的省外资金,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快不起来的。同时,怎么样使用这些资金,建设什么样的项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一个科技型、环保型、低碳型的新河南。

  农业大省要发展成农业强省,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们的贡献。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才是务实的选择。河南就要在这条道路上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用中原经济区建设成效来检验“务实河南”,就要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认识河南,不夸大成绩,直面自身的差距。

  用中原经济区建设成效来检验“务实河南”,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各级领导要把“务实河南”落实到自己的领导作风上。领导作风的转变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一步步落到实处,造福河南一亿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把风气搞正  把工作做实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政新

  “务实河南”,不仅是一个提法、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视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今后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从历史角度回顾河南发展历程,什么时候讲究务实了,什么时候真正务实了,什么时候务实的人、务实的事占上风了,就处在一个好的发展阶段。什么时候离开了务实,不仅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好,甚至还会出现难以把握的大问题。

  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在认真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同时,坚持一切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坚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持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因此,“务实”不仅是一种提法,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应当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

  当前,河南正再次进入到务实发展的新阶段。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的基础上,通过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从破解“老四难”、“新四难”的关键环节入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找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最佳载体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应运而生。

  从实际情况来看,河南推动务实发展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河南正处于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初级阶段,尽管总量增长较快、占比较高,但工业化总体任务还没有完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在的发展阶段,又要大胆创新;既要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又要大力实施结构优化调整,还要坚持不突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责随职走  心随责走
         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 卫绍生

  “务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

    “务实”作为一种基本文化精神,在先秦文献中已有明确表述。春秋时期,晋国栾武子对赵武说:“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这大概是“务实”一词在传统文献中最早的出处。“华则荣矣,实之不知”,指的是过分追求外在华美,就会掩盖内在真实。东汉思想家王符把“务实”作为君子之德,提出了“君子务实”之说:“凡士之学,贵本贱末。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强调要有“务实之心”,指出:“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今天,要建设中原经济区,更应该有“务实之心”,让“务实之心”重一些,再重一些,让“务名之心”轻一些,再轻一些。

    要在求实求效上下功夫。

  “效”是推动一切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务实河南,落脚点最终也在“效”上。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握政策、吃透下情,从老百姓最困难、最重要、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切实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情办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四个重在”、持续为先;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善于通过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各项工作。具体一点说,就是项目要落实,品牌要做实,创新要扎实,服务要踏实。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让河南一亿人民满意了,才可以说真正解决了如何“务实”的问题。

  要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

  要提拔和培养一批思想上作风上“务实”的领导干部,带领全省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脚踏实地地去干,认认真真地去干。

  要讲求科学运作、有效运作,“先做后说,没做不说;想好了再说,说了就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建设中原经济区,各地区、各部门要找准站位,优势在哪里,特点在哪里,了然于心;干什么、怎么干,都要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不攀比,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贯彻好。

      “务实河南”的经济学内涵
               省社科院工经所助理研究员  赵西三

  从经济学视角看,“务实河南”就是发展战略要与比较优势相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深刻把握省情的基础上,陆续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连续几个五年计划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八五”期间提出了“工业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近几年又提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包括现在对重工业优势的重新认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都是在挖掘河南的比较优势,都是务实的表现。

  “务实河南”就是发展重点要与阶段性特征相一致。上世纪90年代,河南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重点,这反映了当时我们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与沿海地区相比工业十分落后的阶段性特征;现在河南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这也是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附加值环节逐步向研发、服务两端集中,新型工业化的动力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与产业集聚,这就需要城镇化发挥更大作用,而当前城镇化严重滞后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就准确把握住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务实河南”就是发展模式要与区域特色相一致。务实就是要引导、支持各地区在发挥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各自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从上到下一刀切,要鼓励地方创新。现在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同地方也出现了多种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这种脚踏实地,不盲目跟风的做法,也是务实的表现。
                                             上一页    下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务实河南”关键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