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宏观调控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1-09-06   来源:《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   点击量:1512
【字体:
    刘道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新的、有价值的经济学说的产生,关键在于能够回答和解决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第三宏观调控思想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不协调、全社会资金配置错位的问题。在传统的宏观调控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资金和经济产能闲置的情况下,我国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新的宏观调控理论,引导政府和社会大胆地、理性地、有效地把丰裕的社会积累资金投入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领域中去。

    第三宏观调控理论提出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资金丰裕期。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中华民族历来注重积累节约储蓄的传统文化,我国全社会积累的资金越来越丰裕。近年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金融机构存贷差快速增长,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股票证券等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市场和各类收藏品市场资金涌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到处可见资金丰裕、流动性过剩现象。截至2010年底,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3.3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473亿美元[3]。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现象和趋势还仅仅是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快速稳定发展,随着国家和社会更加关注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以及国外热钱更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和谋利空间,我国社会资金丰裕和闲置必将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怎样认识、利用、引导和管理资金流动性,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紧迫课题。

    二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为谋求利益积极上经济建设项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受体制约束只能依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金融资金和社会流动性资金一般不能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这种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导致我国经济领域长期以来不断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投资浪费,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相比之下则长期缺乏资金、发展缓慢、矛盾突出。我们过去很少将这两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往往就经济问题说经济问题,就社会问题说社会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尤其应当清醒认识的是,在资金丰裕、流动性过剩这一大背景下,企业和各地都在谋求上大产业、大项目、大制造,加上国家政策导向又大力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经济领域许多方面正在出现新一轮投资冲动和投资过度,重复建设将会更加严重,仅靠一般性产业政策引导很难解决这一难题。把丰裕资金引导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领域,用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基本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创造有效就业,已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战略选择。

    三是传统宏观调控理论和政策体系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无论是以防止和消除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还是以防止和消除通货紧缩为目标的宏观调控,着力点都是调控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都是考察和追求宏观经济总量均衡,基本上不涉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协调问题。以当前正在进行的以防止和消除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为例,目前主要采用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加大央行票据投放总量等等。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虽然总体上可以有效遏制经济发展的过快增长和物价上涨的幅度,但同时也限制和减缓了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并且造成了社会资金更大量地处于闲置状态。而社会资金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或存贷差形式在银库大量滞留,实际上对应的是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闲置和社会就业困难的加剧。

   

              表1三类宏观调控比较

    所谓第三宏观调控,就是进一步拓宽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域,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资金丰裕期的实际,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在适度减少向经济领域投放金融贷款和现金流量的同时,通过发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特种国债,鼓励支持引导地方政府适度负债,采用财政贴息等办法引导调节具有一定经营性的社会公共事业单位负债发展、自主发展等途径,把社会化、市场化形态存在的丰裕流动性资金,吸引到社会公共事业基本建设领域,达到既能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有效扩大社会公共就业,引导、规范和管理社会流动性,减少经济领域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又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有效需求等多重宏观目标。这种宏观调控是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背景下都可以实施的一种宏观调控。与前两种宏观调控相比(参见表1),第三宏观调控是一种结构性宏观调控,是着眼于把社会总积累特别是社会流动性转化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有效投资的宏观调控;是既注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综合运用,又更注重国债手段和社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是既注重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又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宏观调控。总之,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宏观调控。

    作者简介:刘道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说明:本文为作者《资金丰裕、社会建设与第三宏观调控》(《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一文中的“第三宏观调控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三宏观调控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