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智库 助推中原崛起

前不久,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对河南省社科院工作作出批示,肯定河南省社科院“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并对进一步深化中原经济区研究提出明确要求。河南省社科院2010 年完成并推出应用对策研究成果100余项,其中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研究报告就有20余项,《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思考与建议》等15项科研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中原经济区研究》、《中原经济区策论》等20多部学术著作顺利出版并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省社科院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的这些成果,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发挥了中原崛起新智库的作用,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决策部门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找准定位 服务决策
“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中明确了地方社科院的基本职能,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好这一职能,真正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囊和参谋,是地方社科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作为省级社科院,只有研究好、回答好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提高对策研究、咨询研究水平,才能成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为此,河南社科院总体定位为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学术定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基地,核心定位是省委、省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新型智库。
在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必须进一步明确立足地方、研究地方、服务地方的办院宗旨,而不能仅仅依据自己的兴趣、依据现有的学科,去搞无关地方改革发展需要的研究。河南省社科院近年来加大学术转型力度,积极倡导服务决策、关注民生、融入社会的科研理念和价值取向,从改革传统的科研体制人手,打破传统的学科和部门界限,以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体系、形成强大的研究合力为目标,调整内设机构和学科布局,逐步建立起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体、以特色理论研究为支撑、以重点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的科研体系,推动科研工作整体向服务现实转化。
立足地方 突出特色
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是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地方社科院发展的又一明确要求。地方社科院要坚持把加强应用研究、服务决策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又不能忽视和弱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要不断推出代表本院学术实力、体现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一方面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进一步彰显地方社科院的学科优势,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在基础研究方面,河南省社科院重点加强对河洛文化、姓氏文化、老庄文化的研究,举办了河南历史文化研究论坛,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品牌,带动了学术实力的提升。地方社科院作为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只有做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统筹兼顾,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对策研究,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作为。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河南省社科院将进一步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特色化、地方化,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品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基础理论研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影响力和支撑力,使河南省社科院真正成为河南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地。
为使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使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辅相成,地方社科院要致力于用精品力作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例如,河南省社科院把中原文化研究等列为院重点学科,组建了中原崛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对河南地方史等特色学科予以重点扶持,出版了《河南通史》、《河图洛书探密》、《中国戏曲通鉴》等标志性成果,其中《老学典籍考:2500年来世界老学文献总目》还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有10多名学者当选全国性学术团体领导,被聘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特邀专家,提高了河南省社科院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初步构建了体现河南特色、中原气派的学科创新体系。
开门办院 服务社会
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开门办院和横向合作,在服务视野和范围上不断向更多行业领域延伸,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延伸,向基层农村和社区延伸,是地方社科院服务社会的努力方向。河南省社科院注重加强基层调研基地建设,在省直单位、省辖市和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建立了省情调研基地,初步改变了过去因没“腿”给调研工作带来的难题;另外,注重建立横向合作研究机制,以蓝皮书和省情发展报告为载体,与一些行业和地方合作联手开展调研活动,共同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最后,注重开展科学理论进基层活动,宣传理论创新成果、党和国家政策及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满足社会的理论需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地方社科院要始终坚持立足地方、开门办院的方针,开展院市合作、院企合作,不断拓宽横向合作新领域。例如,河南省社科院在部分市、县和基层建立研究基地,选择一批企业、乡村、社区开展长期跟踪研究,连续4年累计1000多人次,分赴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大型专题省情调研活动;与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安阳市、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建立了服务合作机制;承担了中国社科院河南省情调研基地的相关工作,是科研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此外,河南省社科院还扩大学术交流,整合科研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和实力。一方面通过举办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和论坛,广泛深入地开展与省内外、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河南省社科院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河南社科系统学术信息资源,建立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服。
作者简介:喻新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经济(区域经济)重点学科首席专家、首席研究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