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发布

8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二季度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
“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组织。“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100位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该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运行、进入口、汇率、热点问题、对策建议等,汇总后形成的报告呈中央领导和宏观经济部门参考,同时,向社会分布,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院副院长喻新安研究员因在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成就,从2006年开始应聘“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是地方少数、河南唯一应聘该项权威性大型学术研究的经济学家。
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6月底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0年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6(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一季度低1.04点。调查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出人们的预期,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的下滑主要来自预期下降的影响。
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2010年三、四季度GDP增长的平均预测值分别为9.7%和9.3%,对2010年全年的平均预测值为9.8%,比一季度的预测值高0.6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尽管受世界经济形势波动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两难”问题增多等因素影响,经济学家仍预期中国经济将在温和回落的情况下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调查显示,尽管有93%的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CPI同比增长达到或超过3%,但预测达到或超过5%的仅占9%,多数预期在3—4%之间,平均预测值为3.7%。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问题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动力仍显不足、消费增长有待进一步突破。调查表明,认为民间投资需求“不足”的占70%,认为未来6个月民间投资需求 “持平”和“减弱”的分别占44%和32%,两者合计占76%。调查表明,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推动消费的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学家比较集中的期望。二是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加大。调查表明,外贸顺差格局还将持续,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预计将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美元。调查显示,6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人民币汇率应该“适度升值(3%以内)”;8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
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包括:一是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二是社会保障、城市化和民生问题应成为“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的方面。
经济学家对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坚决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二是坚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四是谨慎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五是努力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