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促进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2011-02-28   来源:《领导参阅》2010年第71期   点击量:1411
【字体:
    该图为资料图片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

    河南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特别是优质高中的办学规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2009年的数据看,当年初中毕业生数为163.18万人,当年高中招生数为64.50万人,即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为39.5%,虽然比2008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偏低;而教育的城乡差别有目共睹,在城市尤其是重点学校,初升高的升学率在95%以上,相比之下广大的农村地区,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比例将远低于平均水平。

    二是高等教育规模依然偏小。以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为比较,河南与全国比较这一比例明显偏低。如下图:

    三是整体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007年河南教育经费投入合计为549.40亿元,高于全国大多数省份,低于广东(1073.48亿元)、浙江(851.33亿元)、江苏(705.86亿元)和山东(680.24亿元)。尽管河南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不少,但由于总体的学生数量远高于其它省份,生均经费依然偏少。以小学在校生为例,200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数为10331.51万人,河南就有1036.60万人,几乎占到全国的1/10,同样作为人口大省的四川和山东,2008年的小学在校生数分别为648.82万人和632.97万人,远低于河南。所以,相较而言,河南教育经费投入依然偏少,远远满足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校的教学依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缺少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

    四是河南生师比较高,师资力量不足。从2008年统计数据看,河南各级学校的生师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师资力量依然不足。

    河南省教育发展之所以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分析,还是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确保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一是实行办学体制多元化,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必须转变办学思想,改革办学体制,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即以国家办学为主,多种办学体制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学校、私立学校,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

    二要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巩固“两基”成果,加大高中阶段教育。1995年以来,河南基础教育取得很大成就。但在目前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和“新读书无用论”抬头的情形下,更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以免出现反复。另外,要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目前更应关注农村教育,因为城镇已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因此要从资金投资和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农村高中阶段教育。

    四是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应规范收费和教育质量,低收费、高质量,不能成为滥发文凭和牟利的机构,应切实承担起教育职责,为社会负责。

    五要积极探索教育家和企业家、实业界合作办学的途径。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企业界、实业界的需要,共同协商,互惠互利,联合举办高等教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积极探索教育家与企业家、实业界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既可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又可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人才。


本文摘编自:《领导参阅》2010年第71期。原文题目: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豫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南-----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系列文章之八

课题组组长:张 锐 林宪斋
副 组 长:喻新安
执 笔:宋艳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促进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