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是中原经济区最大挑战

建设中原经济区,最大的困难,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项目等硬件,而是来自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思维方式、旧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方面的或明或暗的阻挠。
回头看,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在省内获得共识,归功于卢展工书记带来的区域经济的先进理念。但是,赞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人,未必都明白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可能认为这样能得到优惠政策,能得到中央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即认为这是“要政策”、“要待遇”。
而事实上,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坐等政策,而是借助于河南独特的资源,立足于干,立足于做。怎么干?最重要是解放思想,改变领导方式,突破传统经济结构对我们的观念束缚,走出“干我们熟悉的”、“干我们会干的”、“干我们能干的”产业选择困境,按照区域经济的规律,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显然,解放思想的进程,将影响、制约、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
解放思想具体解放什么?大的方面来说,地方政府要突破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不以邻为壑,做好本地与周边的产业链接,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发展,着力于大联合、大引进、大招商。眼光有多远,胸怀有多广阔,经济发展的前景就有多繁荣。
具体来说,政府改变观念,首先政府官员要知道什么事可以为,什么事不可以为,把官员们习惯的行政命令转化为服务,学会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市场、尊重企业主体。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去做的是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乐园,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更不是带着地方保护和敛财的思维去保护假冒伪劣,一个假冒伪劣充斥的地方,品牌如何主导市场?转变观念来看,打击假冒伪劣就是对品牌的最好服务。
改变观念就要改变在辖区内折腾的想法,用对外联合的思路去做活做大区域经济。在很多官员的眼里,辖区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不习惯与地区之外,河南之外谈合作,打交道,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热衷于在自己辖区内搞开发,搞市场,却没有把眼光放到外面去,站到世界的高度去规划市场,对接周边。
站在全国全世界的高度去规划区域经济,树立载体意识、中介意识,劣势可能就是优势了。比如:商丘、三门峡等地区,站在河南的立场上看就是远离省会郑州的边缘化城市,但是站在全国的立场来看就是市场的前沿,例如商丘比郑州更接近于上海,更接近于长三角,而三门峡则接近于西安这个西部大市场。
上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内地,第二个十年看中原,而中原就看中原经济区。卢展工书记在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就是提醒大家要清醒,要有创业的准备,克服各种困难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永不竣工”的大工程,始终是决定经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核动力”。
作者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