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赶时髦

2010-11-17   来源:河南日报2010年11月16日   点击量:1395
【字体: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赶时髦

    现在大家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不是凑热闹啊?是不是赶时髦啊?是不是要抢风头啊?你一亿人口还嫌少吗?还要联系那么三五个城,我想就这个问题说一点我的看法。

    首先,中部,我们在座的有中部省市的领导同志,中部现在就是六个省,实际国家统一口径是九个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也是中部省份,从统计口径上也是九个。但是无论九个还是六个,中部的概念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概括,并不是区域经济的概念,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中部六个省,湖南是向南的,融入泛珠三角的;江西要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早就提了;安徽也是融入长三角的;湖北就是属于长江中游的产业经济带;山西是环渤海,是京津冀的经济圈。所以中部六个省,仅仅是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它并不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都是这个状况。

    郑州离北京、上海将近1000公里,因为远离上海、广州、北京这些大的核心城市,隔山跨河,想靠靠不上。但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这个区域内工业结构比较齐全,河南工业就涵盖38个大类,自我配套、自我修复能力强。因为它不齐全活不下去,历史形成的。河南周边的一些地区,比如山东、安徽,包括陕西,和河南毗邻的一些地市,除了个别地市以外,多数比河南还要差一些。中原经济区有1.5亿人口,如果据此计算,无论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水平比河南的发展水平都要低。为什么?历史形成的,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客观存在的,这个区域联系很密切的。就中部的特点和中原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独立的区域。

    现在的中部地区按六个省来讲,至少分属三个经济板块,一个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再一个是中原地区,还有环渤海的相关部分,也就是山西。它们之间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替代的。所以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弥补了大的宏观政策空间空白。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赶时髦,不是凑热闹,更不是抢风头。

    “十二五”时期是中原经济区起步和见实效的时期。这个可以从五中全会的建议里面得到启示。五中全会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就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对消费空间,发展空间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来讲是一个机遇,对全国的客商是一个商机。希望广大客商抓住这个商机,到河南抢抓机遇,创业发展。


作者简介:喻新安:经济学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重点学科(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专家。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是赶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