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等一行考察济

2011-06-07   来源:历史与考古所   点击量:2162
【字体:
    

张新斌所长、杨世利副研究员等考察济源博物馆

张新斌所长等考察济源济渎庙碑廊

张新斌所长等考察济源承留镇承留村玉清宫

张新斌所长等考察王屋镇林山村红龛王母洞

张新斌所长向济源市政协党组郝清嫩书记赠送《济水与河济文明》著作、《黄河文化》样刊

考察组与中国社科院考察组、济源市政协领导们餐前交流考察情况

 
    2011年6月1~3日,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陈习刚副研究员、博士杨世利副研究员,河南省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中心张瑞主任等一行四人考察组,在参加5月31日河南旅游局等举办的“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专家建言献策座谈会暨河南文化产业院成立五周年庆典”后,在济源市政协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开始了为期3天的有关济源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的较为全面、系统的初步考察活动。张新斌研究员带队的考察组是济源市安排的第4批考察团队之一,是为即将在济源召开的以王屋山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进行的先期考察活动。

    1日上午,在济源王屋山大酒店2楼会议室,考察组与济源市政协领导进行了简单的、短暂的接洽。济源市政协任传国主席简要介绍了济源的道教、王屋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遗产开发情况以及济水研究问题;张新斌所长也提及此行的考察主旨,一是济源道教的初步考察,二是济水崇拜与王屋山道教之间的关系。随即,在济源政协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组参观考察了城区内的济源展馆、济源博物馆及始建于唐的奉仙观。

    同日下午,考察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刘坤太教授夫妇等,先后考察了始建于隋的济渎庙、位于天坛区龙潭学校内的北宋时期延庆寺舍利塔、始建于唐的承留镇承留村的玉清宫、始建于唐的承留镇下观村的灵都万寿宫(灵都观)、思礼镇高庄村玉阳万寿宫等。

    2日上午,考察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刘坤太教授夫妇等,考察王母洞,由于中途车子无法前行,考察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刘坤太教授及济源政协文教卫的洪主任只得徒步上山。行走在九曲回环、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由得想起唐人王维《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大家从9点多跋涉,到11点半才到达王母洞。

    更大的艰辛还在下午,从王母洞到天坛极顶,小道崎岖陡险,大家足足在山间翻越了1个半多小时。登上天坛峰才发现,王母洞所在山峰与天坛峰之间不过两座山峰,而我们攀援跋涉了近2个小时,其中的曲折艰险可见一斑。在天坛峰,考察了无极玄穹门、舍身崖、老君祠、天坛极顶等。下天坛峰后,考察了始建于唐的紫微宫和初创于唐的阳台宫。

    晚上,济源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等有关领导设宴招待两大考察组,另一考察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人员,大家在餐桌上对考察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宴前张新斌所长还向济源市政协党组郝清嫩书记赠送《济水与河济文明》著作、《黄河文化》样刊。

    3日上午,考察组一行考察了始建于唐的梨林镇大衦村二仙庙、蒙元始建的轵城镇柏林村长春观、轵城镇赵村龙泉观、轵城镇中王小学清真观、建于金代的轵城镇卫生院内关帝庙。

    下午,济源政协为考察组一行四人举办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济源政协任传国主席主持,大家结合考察的观感对济水文化、王屋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座谈会上,张新斌所长谈了四点感触,一是谈及自己对济源有深厚的感情,早年工作时就与济源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的研究也与济源息息相关;二是认为济源领导对济源历史文化是高度重视的,为举办王屋山道教文化研讨会,特地在会前分四批邀请、组织有关专家来济源实地参观考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板;三是认为应该把济水祭拜与王屋山道教文化关联起来进行研究,希望济源方面尽快收集有关济水祭拜资料,并安排济水故道的考察工作;四是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认为济源博物馆应该增补对展品的背景资料板块,另外,对济源市城区的演变脉络也应有一个系统的展示。

    河南省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中心张瑞主任认为,其一,通过这次考察,切实感受到了济源的大气、秀气、灵气;其二,在恢复道教景观的同时,要注重道教文化产品的开发,要让济源的道教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效起来;其三,要高度重视道观的布局,搞好核心道观的建设与开发。

    陈习刚副研究员主要谈到四点体会,一是感受到济源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会;二是认为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济源道教文化的基础上来确定;三是认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应该是普查与抢救以王屋山为中心的道教碑刻,做好碑刻汇编工作,这种汇编应包括碑碣出土时的情况、拓片、释读等初步整理资料;四是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1是碑碣是否集中的问题,2是王母洞的规划及与天坛极顶是否一体化的问题,3是王屋山崖层风化所带来的旅游安全问题,4是王屋山旅游中的诸如索道停开时间、拜老君才上极顶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杨世利副研究员谈到三点认识,一是在研究材料上,要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结合起来;二是不能就道教来论道教,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全面考察;三是应从唐宋变的革角度来探讨王屋山道教。

    济源政协任主席做了总结讲话,他非常感谢考察组对济源文化的热爱和支持,感谢考察组的专家所提出的宝贵建议。他在总结中说,一是欢迎各位专家提供高水平的会议论文;二是济水与王屋山的关系这一课题很有价值,有关的济水祭拜资料将尽快收集,济水故道的考察活动亦将如期进行;三是道教碑刻资料汇编将在日后逐渐完成。


(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等一行考察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