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成功举办 院长喻新安

2012-03-25   来源:院科研处   点击量:1751
【字体:
    我院院长喻新安研究员等出席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

    论坛会场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3月25日上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河南电视台承办“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FERCC,Forum for the Economic Region of Central China)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并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由副省长张广智主持,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担任论坛主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致欢迎词,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省委组织部长邓凯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以及省直各厅局代表、各地市主要负责人出席论坛。我院院长喻新安研究员率领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经济所、文学所、历史所以及图书馆部分同志与会。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唯一具有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和功能的主体功能区,是中原经济区有别于其他经济区的显著特征。如何深入挖掘河南厚重的文化资源,做好传承与创新两篇大文章,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既是中原经济区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亿万中原儿女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力以赴的伟大实践。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这一主题,出席论坛的嘉宾从不同角度纵论中原文化发展大计,共襄中原经济区发展大局,既表达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尊重与景仰,又增强了河南人民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信心和动力。

    论坛主体内容包括主题演讲和高端对话。先后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有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国家一级编剧高满堂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先生,他们分别以《关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思考》、《华夏历史文明和文化典型形象》、《中原崛起,何处是短板》、《帮旧命新,推动河南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为题发言,剖析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要义,探讨河南变文化资源大省为文化强省的路径。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的演讲首先从“熊”姓寻根说起,因为黄帝乃有熊氏,忽然发现自己是黄帝嫡系后裔,感喟在河南找到了家和根,引起了全场的文化和心灵共鸣。继而,阐述了文化认识的三个层面,即物质的符号体系、精神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的制度体系。同时,认为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内在逻辑理路是敬畏文化,保护文化,学习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文化。传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如何在创新中发展中原文化,是熊澄宇教授发言的重点,基本路径是“三个结合”,即华夏历史文明要落地,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生产力发展相结合;要与社会形态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来到这里的人流连忘返,未到这里的人心向往之,居住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

    著名编剧高满堂以电视剧《闯关东》为例,阐述了在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塑造文化典型形象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文化不是学者的孤芳自赏,也不是象牙塔里的自给自足,而是要实现历史和现实的融合,总结提炼中原历史文化精神,塑造中原文化典型形象,并使之影像化、具体化、立体化,变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文化中原的磅礴气派,并为后人留下经典文化形象。另悉,高满堂创作的重塑河南人重情重义形象的史诗剧集《大河儿女》、《老农民》等将于4月份陆续开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教授则直言不讳,指出中原崛起的短板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不足。他认为,教育是长线,旅游是短线,穷省办大教育很难,但也应该有大视野和长远规划,上亿人口的文化大省只有郑州大学一家属于“211”重点高校,缺少更多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高校,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瓶颈。由此建议,我省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全民整体素质,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同志,深入浅出地总结自己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揭发出文化的内蕴和要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观点,听起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他提出繁荣中原文化、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做到人民至上,为民惠民;要做到祖国惟一,帮旧命新;要做到信仰保健,文化养生;要做到快乐劳动,快乐创新。并且认为,中原文化潜力巨大,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间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是关键着力点。

    在最后的高端对话环节,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长朱焘指出融合文化创新和设计创新的重要价值,认为全社会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大环境,逐步改革既往评价成败得失的单向标准,从而在体制机制上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瞭望周刊社社长姬斌提出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内容建设是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要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融合现代创意,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外,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在对话中,介绍了我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基本思路。

    论坛进一步强化了中原文化自信自觉,创新了中原文化发展理念,开拓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思路方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里程碑。

    背景链接:
   
    中原经济区论坛是每年举办一次的非营利、开放性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平台,以合作、发展、共赢为主旨,邀请政府、企业、学界等高端人士,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聚合发展要素和支持力量。中原经济区论坛的主要功能,一是宣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凸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枢纽地位。二是探讨如何发挥河南的区位、文化、农业、劳动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优势,让中原经济区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三是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体制供应和政策供应,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充分的软件支持。四是以炎黄文化发源地的历史渊源为纽带,搭建中原经济区对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促进中原经济区与国内外其他经济区、经济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共赢发展。第一届论坛于2011年4月6日隆重举行,围绕“为什么要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怎么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论坛相关门户网站请参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 魏淑民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成功举办  院长喻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