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喜林:在纪检工作与廉政研究的互补上彰显自

2012-04-06   来源:院纪委监察室   点击量:1533
【字体:
    河南社会科学院纪委书记 徐喜林

    近年来,省社科院纪委、监察室在做好日常纪检监察工作的同时,从社科院自身特点出发,发挥社科院社科研究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廉政理论研究,初步呈现了纪检监察工作与廉政理论研究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从工作职责与单位特点上找好定位

    2007年以来,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从结合纪检监察工作搞好廉政理论研究这一新视角,找到了我们新的定位。

    (一)反腐倡廉形势任务呼唤我们开展廉政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加强廉政理论研究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廉政理论研究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开展廉政理论研究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省社科院及院纪委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二)省社科院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开展廉政研究。省社科院定位为河南省应用对策研究中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省委、省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省社科院纪委是在社科院党委和省纪委领导下的纪委,责无旁贷地应在开展廉政理论研究中发挥作用,应将建设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智库作为我们崇高的使命和长期奋斗目标。

    (三)省社科院自身优势吸引我们开展廉政研究。省社科院现有科研人员167人,研究员34人,副研究员41人,拥有博士学位32人,并拥有一大批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省优秀专家、省“三五”人才、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专家学者。其中,有不少从事党建与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发挥好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反腐倡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也是社科院纪委、监察室的份内职责。

    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将社科院纪委、监察室的职能定位为:通过艰苦努力,逐步把省社科院纪委、监察室建设成为全省工作先进、特点明显的纪检监察机构和省内有作为、省外有影响的廉政理论研究平台。

    二、从建平台与机制创新上寻求发展

    我们把开展廉政理论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省纪委提供廉政理论咨询和决策参考为己任,自我加压,开拓进取,从搭建平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搭建了一个平台。2009年6月,在省纪委大力支持下,省纪委与省社科院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省纪委分管常委和省社科院纪委书记担任研究中心主任,省纪委研究室主任、省社科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省社科院监察室主任担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廉政理论和反腐倡廉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反腐倡廉理论学术交流;开展反腐倡廉决策咨询。纪委与社科院联合成立廉政理论研究中心,我省是全国第一家。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们开展廉政理论研究建了一个牢固的平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聚集了一批人才。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省社科院内部的廉政理论研究队伍。以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监察室为依托,以建立廉政理论研究专家学者联系制度和组织开展课题调研等形式,吸纳院属文学研究所、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与反腐倡廉理论和廉政文化等相关研究,形成了十余人的廉政研究基本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还联系建立了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内十多人的研究队伍,开展了重大廉政理论课题研究,走出了一条新路。

    (三)形成了一套机制。一是联合攻关机制。近几年来,在省纪委领导的支持和主持下,我们具体组织承办开展了《河南省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等重大研究。二是协调研究机制。积极协调我院文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热心廉政理论与廉政文化研究的学者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发表了一批廉政理论文章。三是自主研究机制。近三年来,我们每年组织党建所、监察室等部门研究人员深入到我省的市、县、乡、村,开展了“村务监督”、“农村党务公开”等专项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得到了好评。

    三、从忠诚履职与廉政研究上自我加压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和开展廉政理论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工作。但从省社科院纪委、监察室的角度来说,这两者就可以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共赢局面。

    (一)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为廉政研究创条件。我们认为做好日常的纪检监察工作是院纪委、监察室的立足点。如果没有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这一个前提,廉政理论研究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环境去完成。为此,我们抓廉政教育以营造氛围为切入点,抓制度建设以职能评审、人才引进等方面堵塞漏洞为关注点,抓强化监督以社会关注问题的公开、公平、公正为着力点,抓严明纪律以确保政治上不出问题为根本点,努力做好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工作的成效为我们开展廉政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少反腐倡廉研究文章都与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密切相关。

    (二)开展廉政理论研究,为纪检监察添光彩。五年来,我们积极承担上级课题任务,并立足实际主动选题立项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承担了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交办的《干部治庸治懒》、《工程建设领域利益冲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等12个调研课题,均圆满完成调研任务;组织协调有关专家撰写反腐倡廉理论专著6本,其中《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创新研究》被省纪委列入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教材之一,《河南省反腐倡廉机构创新研究》、《纪检监察监督问题研究》、《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新论》等著作出版后引起良好反响。撰写并发表廉政理论文章30篇左右,有一批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近三年本人每年都在中央纪委主办的全国反腐倡廉理论研讨会发言交流。

    五年来,我们一方面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廉政研究,树立了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良好形象。省社科院纪委、监察室被省纪委、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表彰为2006-2011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同时,也得到了省内外同行们的肯定与赞同。

    这些成绩得益于省纪委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市县纪委和有关方面的协助与配合。今后,我们将在扎实做好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同时,从巩固阵地,即擦亮研究中心这一个牌子;营建环境,即建立领导支撑、内部运作、横向联动三个机制;办好实事,即开展廉政理论研究交流、出版研究文集等方面继续努力,深入开展廉政理论研究,逐步使研究中心成为省委、省政府、省纪委“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离不开”的高水平反腐倡廉理论智库,为推进新形势反腐倡廉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徐喜林,河南省社科院纪委书记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徐喜林:在纪检工作与廉政研究的互补上彰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