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定副省长出席2022年乡村振兴高端论坛暨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讨会

2022-09-28   来源:农村发展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所)   点击量:3793
【字体:

2022年9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漯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22年乡村振兴高端论坛暨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讨会在河南漯河举行。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12家省(区)社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党校的专家学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及安徽淮南、山东淄博、浙江嘉善和省内相关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共90多人参加了会议。

 图片1.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持开幕式,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代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阮金泉,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常英敏分别致辞。

武国定副省长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贺信精神并致辞。武国定指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重点推进。河南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国家农业创新高地,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武国定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河南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参会专家学者智库优势,为促进粮食主产区共同富裕出谋划策,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增砖添瓦,让河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广大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图片2.png

代辛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国情调研基地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取得的一些成果。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长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共建合作研究机制,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

阮金泉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指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人才优势,深入做好国情省情调研,总结推广漯河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课题研究,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希望与会专家为推动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图片3.png

常英敏表示,漯河把粮食产业食品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食品名城的目标,需要借助智库支撑,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仅是对漯河“三农”工作的褒奖,也是将论坛的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对于丰富“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的内涵,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交流互鉴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阮金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承哲,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孔剑君,漯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乔彦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食物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国祥,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张锟分别就有效破解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难题、确保国家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传统农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思考等,作了主旨报告。

魏后凯在报告中指出,无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还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都始终是一个底线要求。粮食主产区在为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同时,也应该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农民收入应该能够持续稳定的增加,但当前农民增收并非主要靠种植粮食,种粮对农民增收的总体贡献已经很小。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农业结构调整不能突破粮食安全底线。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增收长效机制,使种粮农民收入同样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为此,要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全面提高粮食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粮食种植的产出水平和质量,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挖掘粮食生产的多维功能,推动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教育体验等全面深度融合,促进粮食产业的横向融合和一体化等;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开展建立粮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等。

 图片4.png

张红宇在报告中指出,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事关重大。虽然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今年又是丰收在望,在粮食安全方面具有足够的保障。但从长期来看,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性问题与需要平衡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确保粮食安全要抓根本,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保障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农业产业安全。为此,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不同产业、不同行为主体以及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重大利益关系。一要处理好主产区、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的关系;二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其它农产品生产的关系。保粮食产出,也要兼顾其它农产品产出,要总量,也要效益;三要处理好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的关系,形成粮食生产的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并存的格局,提高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四要处理好农业产出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以粮食生产为基,多种产业并相发展,增加农业从业者收入,为共同富裕夯实基础;五要处理好粮食安全观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守“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观,保障口粮绝对自给,并最大化的开辟国际资源、国际市场,确保多元化农产品的充分供给,保障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元化消费;六要处理好行政措施与经济手段的关系,在WTO框架下,综合运用好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有坚实基础。

 图片5.png

王承哲在报告中指出,传统农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推进传统农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把握其内涵要义的基础上,充分正视农业农村发展中诸多双重叠加的突出问题,并深入探寻导致问题凸显并可能持续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层动因,积极创新市场导向思维、城乡融合思维、全面振兴思维、贫困治理思维,持续“固根基、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全面小康成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6.png

论坛还设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实践”“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内蒙古、吉林、山西、安徽、河北、浙江、江苏、陕西、贵州、江西、四川等省级社科院以及衡阳市委党校、淮南市、淄博市、嘉善县、内黄县等专家学者和实践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专题发言和研讨,议题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数字乡村、优势特色农业、农业全产业链、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养老、奶业发展、乡村治理等。

闭幕式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同新主持,各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本分论坛研讨交流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苑鹏作论坛总结。

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漯河市人民政府围绕联合深化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将在建设国情调研基地、推进乡村振兴数据库开发、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本次论坛共收到会议征文64篇,入选会议论文集37篇。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筑牢产粮大省根基,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供稿:农村发展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所)

摄影:赵戈

责任编辑: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