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

2021-03-19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3月19日 07版 理论版)   作者:彭俊杰   点击量:13517
【字体: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发展中大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拥有三大山脉、横跨四大流域、怀抱黄淮大平原的生态优势凸显,面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流域绿廊、森林绿屏、平原绿网”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以沿黄生态保护为引领,打造岸绿景美的流域大走廊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河南段承担着全省14个市(区)供水任务,养育了全省73%的人口,也是全流域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密集区域,更是黄河文化孕育传承的核心地带,在生态强省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面临着先天性问题与后天性问题叠加、发展的问题与保护的问题叠加、表象性问题与根子性问题叠加等突出矛盾。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着力实施生态廊道提质工程,以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同步推进堤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固堤林和堤内防浪林、保育林、湿地涵养带建设,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退养还滩还湿,建设河、堤、坝、路、林、草有机融合,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大走廊。以金堤河、蟒河、弘农涧河等重要支流生态廊道为重点,统筹推进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建设,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立体错落的廊道生态景观,形成林水相依、水清岸绿的支流绿廊。加快推进沿黄慢行乐道建设,强化廊道交汇点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健康养生+慢生活”休闲生态系统,让沿黄区域成为慢生活、微度假理想目的地,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文脉河、生态河,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实践。

以森林河南建设为支撑,筑牢安全稳定的山地大屏障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游憩保健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经济社会生态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屏障作用。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汇,陆地生态系统90%的碳存储于森林之中,这对于推动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刚性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是一个缺林少绿的省份,森林资源总体不占优势,2019年森林覆盖率为25.42%。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2027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任务十分艰巨。

加快建设森林河南,迫切需要加强太行山地生态屏障、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屏障的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拓展生态空间,提高生态承载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强太行山地生态屏障建设,重点抓好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市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荒山绿化区“四大区域”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打造拱卫京津冀生态协同圈和黄河生态带“一圈一带”生态修复先导区。加强伏牛山地生态屏障建设,积极开展石漠化治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区和伏牛山天然药库。加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屏障建设,加快退化林修复和退化湿地恢复,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依托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创建伏牛山国家公园,探索建设金钱豹、猕猴国家公园,朱鹮、白冠长尾雉国家公园,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全省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担当,守护惠民富民的平原大粮仓

黄淮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大部分县既是农产品主产区也是产粮大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能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加强平原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打造沿黄生态保育带、沿淮生态保育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保育带和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四条“生态保育带”,提高平原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为骨干,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增加乔灌结合比例,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安全体系,建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纽带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框架,科学提出黄河流域能源利用、粮食生产与水资源调配协同优化的布局方案和发展模式,更好地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目标,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3月19日 07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