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9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及2020年走势展望
河南省社科院发布《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0)》
2019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及2020年走势展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9年河南经济运行主要态势如何?2020年河南经济发展走势又将怎样?1月9日,由河南省社科院主办的《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0)》出版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0》主编谷建全致辞并作了报告。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大河报·大河财立方对报告精华进行重点发布。
壹
2019年河南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19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八字方针”,启动了“7819”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实施了10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了30条降成本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组合,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巩固了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发展势头。1~9月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与上年比,保持稳定;与既定目标比,符合预期;与全国相比,位次前移1位。总体而言,2019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符合预期”的发展态势。
1.“稳”的态势在延续
工业“顶梁柱”作用愈加彰显。全省持续在“三大改造”、省定重点产业转型、产业集聚区提效“三项任务”上抓落实,在实施智能制造引领、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四大行动”上求突破,推动工业较好发挥了支撑作用。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工业仍是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消费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基础性的作用,特别是伴随着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年轻群体消费等消费亮点、热点的不断涌现,消费升级持续加速、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扩大,消费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1~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巩固。
投资“定船锚”角色持续发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稳住投资基本面,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一大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捷报频传,稳投资政策已经出现成效。1~9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末的第13位前移至第11位。
物价水平在可控范围内上涨。1~9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但仍在3%左右的年度控制目标范围内。全省物价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以及猪周期上升阶段等叠加因素影响,造成猪肉价格出现较大涨幅,推动CPI涨幅扩大,虽然可控,但仍值得高度关注。
2.“进”的格局在持续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1~9月,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45.8%,高于工业1.5个百分点。全省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文化旅游表现抢眼,2019年国庆黄金周,河南接待游客6632万人次,“吸金”502亿元,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都列全国第4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短板领域投资继续加大。1~9月,全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05.6%、18.3%;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分别增长23.1%、13.9%。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9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1%。降成本效应突出。出台了“降成本30条”,1~8月全省累计实现新增减免税费563.8亿元,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强动力。
进出口表现韧性十足。全省把深化对外开放摆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1~9月,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3667.2亿元,居中部第1位。外贸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8000家,同比增加971家。民营企业增速较快,1~9月,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达到13.5%,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3.“优”的势头在保持
工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全省持续纵深推进绿色、智能、技术改造,深入开展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行动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工业结构持续向中高端攀升。1~9月,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五大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占比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各地坚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省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优质草畜占比持续提高,强筋、弱筋小麦发展到1204万亩,优质花生扩大到2300万亩,两者面积均居全国第1位,禽蛋奶类产量和蔬菜林果面积稳定增加,推动全省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需求结构持续升级态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9月,全省服务业投资增长10.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7.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4.6%,占工业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在升级。1~9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68.9%、24.0%。外贸结构持续优化。1~9月,全省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1454.5亿元,增长7.2%,占进出口总值的39.7%。
组织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通过三年国企改革攻坚,1124家“僵尸企业”得到妥善处置,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竞争力明显增强,1~9月全省省管企业利润增长18.6%,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
4.“新”的因素在积累
新动能加快释放。新业态蓬勃发展。1~9月,全省快递业务总量增长39.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不含快递包裹)增长23.1%。新产品快速增长。1~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02.2%,新能源汽车增长49.6%,锂离子电池增长21.2%。
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0%以上,“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过77%;1~9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19万户、增长23.4%,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145户。市场主体活力的日益增强,为全省经济行稳致远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能力继续提升。1~9月,全省新创建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21家院士工作站,新入选3名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成功举办了2019数字经济峰会、中国(郑州)2019华为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峰会等,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3.8个和0.6个百分点。
5.“好”的结果在体现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8亿斤,比上年增长0.7%,再创历史新高;河南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4年超过千亿斤,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财政税收稳定增长。1~9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2.97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6%,扣除减税因素同口径分别增长16%和1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8%,其中民生支出达到6349.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75%。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1~9月,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50.18元,同比增长8.9%,继续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了活力。
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2%,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盈利面达80%。
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城镇就业基本平稳,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2.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1~9月,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06万人,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其他群体就业基本稳定。1~9月,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27.4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85万人,安置破产“僵尸企业”职工5.67万人。
贰
2020年河南经济发展走势及主要指标预测
2019年,河南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总体运行符合预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较快成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展望2020年,河南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全省经济将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喜忧并存的态势,预计全省经济增长达到7.2%。
总体平稳。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河南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投资看,2020年全省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从消费看,河南人口多,市场大,内生的消费能力强,消费增长的基础相对坚固,全省消费增长仍将保持在10%以上,形成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从出口看,河南持续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四条丝路”,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出口逐步多元化,抗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基于三大需求形势分析,我们判断,全省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
稳中有进。2020年,河南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动力结构优化都将继续推进,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消费取代投资和出口成为稳增长的主要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河南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重大转变。此外,2020年,全省各项社会事业也将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将会不断改善,生态和环境保护也将取得新进展。
喜忧并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素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全省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可喜的变化。此外,河南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强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并逐步走向舞台的中央。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实体经济困难加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一些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另一方面,系统性的风险增加。由于实体经济困难,带来了金融风险的集聚以及失业风险的增加,未来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
综合判断,2020年全省经济增长与上年比略有下降,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
叁
抓好“七个突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应对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发展空间的变化,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信心,优化举措,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突出稳增长,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当前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趋紧,叠加河南经济转型升级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使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必须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解决一切矛盾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要抓好有效投资。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二要抓好要素保障。积极探索和解决项目土地、资金等问题,加强银企、用工、产销、产学研等对接,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加强政策衔接,引导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集聚。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增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三要抓好减税降费。落实各项减税政策,清理规范收费项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帮助市场主体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2.突出扩内需,深挖高质量发展潜力
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内需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不断释放。要坚持增供给与优环境并举,深挖内需发展空间,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一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入推进全省“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提档升级吃穿用、住房、汽车等实物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教育、医疗、育幼、养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新兴消费产品供给,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二要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投入力度,持续畅通城乡双向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传统商贸创新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展销平台和高品质的消费载体,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三要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动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协同监管整治,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促进消费安全,提升消费服务品质,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
3.突出抓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改革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是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根本路径。要着力解决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开创更有活力、更富品质的发展新境界。一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进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集体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要稳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围绕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快改革进程,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尽快消除扭曲现象,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三要继续加强“放管服”改革。在加大“放”的力度、完善“管”的体系、提升“服”的质效上下功夫,打破信息孤岛,再造工作流程,打好放权、监管、服务的组合拳,切实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四要持续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理顺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激活经营权,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引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合理配置利用,以股份制合作为重点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4.突出促开放,强化高质量发展动能
对外开放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家以全方位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要继续坚持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动能。一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通道。立足河南“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积极打造对外开放通道新优势,以卢森堡为战略支点,全面加强与全球重要枢纽机场的联动合作,不断提升“空中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发展。二要继续优化对外开放平台。统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挖掘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持续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不断流入。三要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合作,积极落实出入境便利措施,加强与更多国际组织的联系,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贸易、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5.突出强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高速发展,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突出强创新,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集成创新能力强、产业引领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承接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在示范区集聚,促进高端研发机构及先进成果落地河南,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二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加快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创新驱动主导、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要打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不断深化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管理“放管服”等方面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充分保护和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突出攻坚战,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高质量发展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能否打赢三大攻坚战,对于推进全省经济跨越高质量发展关口,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一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围绕非法集资、企业信用债违约、融资担保链、互联网借贷、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做好风险防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引入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和专业人才,增强信贷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银行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大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依法依规进行地方政府债券及政府引导基金的发行和设立工作,严格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加大违规举债问责力度。二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用好帮扶资金、安排好项目,确保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着力清除贫困的“死角”,瞄准特殊群体聚焦发力,做好革命老区等脱贫工作,注意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打通农村青年向上流动渠道,激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三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始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强监测预警能力,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7.突出保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应有之义。一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形势,探索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统筹解决义务教育“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推动职业教育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强化内涵式发展,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社会办医,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重点做好棚户区改造、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公租房保障等工作,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新市民住房问题。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社保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进一步提高医保、大病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图表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月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谷建全
课题组成员:完世伟 袁金星 唐晓旺 王芳
来源:《大河报》(2020年01月16日 F04版)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