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途径

2020-11-27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11月27日 08版 理论版)   作者:杨兰桥   点击量:2859
【字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当前,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宽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途径。

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就业空间。发挥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拓展新就业岗位的作用,抓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新型业态就业渠道拓展行动,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的意见和政策,深化“互联网+”“智能+”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带动外卖、快递、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创造新型用工,大力培育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网络自由职业者等多种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的新型就业方式,促进非熟练劳动力在新经济领域灵活就业。

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坚持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支持创业平台建设,激发创业动力活力,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汇聚各方力量搭建全要素、全创新链资源集聚的“双创”平台,统筹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落实国家各项创业支持政策,研究用好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创业措施,从滚存基金余额中提取资金用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支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求职创业补贴方式。

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实施人力资源强省战略,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保证高质量劳动力供给,切实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引导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增设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充分发挥河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持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行动,分类分层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创业培训计划、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提升计划、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等,推动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确保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整合优化各类就业创业政策资源,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突出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两大方向,强化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权益维护,拓展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创业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实施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建立重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常态化机制,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更加务实管用的就业援助政策,及时将新产生的就业困难群体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贯彻《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重点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十二条优待政策》等政策文件,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的接收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多部门协同发力促进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协调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制定、督促落实、统计监测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完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积极支持就业政策举措,重点做好应对经济形势影响的资金保障。发展和改革、工信、民政、住建等部门要在政府投资、补短板、惠民生领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商务部门要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外资企业拉动就业的作用。农业、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联合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公安、工商、税务、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将相关数据及时提供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足职能,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开展更多专项活动,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11月27日 08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