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乡村”:创造乡村美好生活的“能源革命”

2020-12-28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12月28日 04版)   作者:王建国   点击量:5955
【字体:

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快推进“气化乡村”,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继刊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化乡村”的调研报告》后,12月23日,本报组织召开“推进‘气化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研讨会,邀请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研究“气化乡村”的提出背景、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我省如何加快推进“气化乡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进行深入思考交流,现将观点建议集锦刊发,以飨读者。

“气化乡村”:创造乡村美好生活的“能源革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其中,农村燃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乡村天然气应通则通全覆盖,从而全面实现“气化乡村”的目标,这将是一场创造乡村美好生活的“能源革命”,并由此彻底改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一,推动形成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态建设滞后、整体环境较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基础问题之一。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之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入手解决生活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天然气在乡村的全覆盖,标志着乡村生活彻底告别几千年来世世代代落后的“薪柴”生活方式,以及煤炭作为燃料对大气、土地和水体的传统污染生活方式,并摈弃长期以来用柴取火对林木需求导致生态破坏的不良生活方式,将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变;同时,“气化乡村”将推动农村大量的秸秆和粪便等向生物质能源的气化转变,减少直接排放和污染,从而大大提高乡村的宜居性。 

第二,推进乡村生活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条件和迫切需要,更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好步开好局的奠基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而实现乡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首先要从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做起,从硬件基础设施做起。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由“气”取代传统薪柴、煤炭等成为乡村居民炊事、取暖、洗浴等日常生活更加清洁、更加优质、更加便宜的能源,实现更具自动化、高效化和城市化的“气化生活”,将推动乡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升级。 

第三,推动城乡关系重塑和变化。随着我国城乡关系由“二元”到“一体”,再到“融合”的发展变化,必须从根本上、从基本生活方式上解决城乡的差别问题。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尤其是乡村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将从基本生活方式上,实现城乡的融合化、乡村生活城市化,使得更多城里人在乡村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基本同等品质的生活,他们就可以在乡村住下来、留下来、生活下来,城市的生产要素就会因此由城市向乡村流动,乡村逐步成为生产要素流入的“洼地”,资源潜力得到挖掘、后发优势得到发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经济大规模形成和成长,过去落后的乡村不断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新气象。这种由生活方式改变牵引生产方式改变的趋势,将与生产方式改变引领生活方式升级形成叠加效应,重塑未来的城乡关系并形成新的城乡发展格局。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12月28日 04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