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聚人才为核心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

2021-12-22   来源:《党的生活》2021年第12期上   作者:张占仓   点击量:2780
【字体: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全省未来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战略蓝图。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按照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借鉴国内外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以引聚人才为核心,开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当今时代,重视创新发展是共同趋势,而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因就是引聚人才、培育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优势。河南省当前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按照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提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新标杆。

无论是上海、北京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中心的做法,还是深圳、广州、苏州、武汉等近些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比较显著地区的经验,引聚人才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各类人才愿意落地、能够安心工作、有热情和激情投入创新、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把各类优秀人才引进来,给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政策法治环境,确实让各类人才能够留得住,形成明显的人才集群效应。其实,无论是国内高等教育持续高速发展形成的中高端人才培养能力,还是我们国家大批出国留学人员近些年集中回国的浪潮,都显示出我们国家各类中高端人才资源确实越来越充裕,而这些人才资源向一些地区集中、集聚、集群、集成,这与当地人才管理的政策法治环境密切相关。

当前,针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创设一流创新制度。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释放人才动能。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推进科研评价改革,建立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推进科技管理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以利于科研人员集中精力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厚植一流创新文化,加大对科技贡献突出人员表彰奖励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

人才是创新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国家与地区核心竞争力、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的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人才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还是全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起支撑作用的是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优秀科技人才资源,既包括引领科学发展战略方向的著名科学家与著名专家,也包括日夜拼搏在科研一线的中年科技骨干和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老中青结合是科技创新的最佳团队组合,也是保持创新团队充满创新活力的关键。从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历史经验看,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着力点既要引进、集聚、培育、培养足够规模的专业科研队伍,完成大量时代需要的基础性研究与原始性创新,为当代科技创新奠定基本的科学基础,铺垫全社会的创新土壤,更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化体制与机制,支持与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较大规模的研发队伍,投入足够的创新资金,担负创新主体的社会责任,完成基础性研究成果与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市场化应用,在全社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若只重视应用性创新,不重视基础性研究,则难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科技人才管理,最尊崇二八定律。当人才队伍达到较大规模时,会逐步涌现出20%的优秀人才。因此,科技创新既要从长计议,从集聚人才队伍开始起步,又要有足够规模的资金投入,让创新一线的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协调、协同、共振、共鸣中,孕育出创新热情与激情,在个体化与群体化的多重激情迸发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重要或重大的创新突破。一旦出现重大创新突破,将促进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也将引发产业转型升级甚至新的产业革命。所以,真正抓创新,就是倾心抓好人才工作。

引聚人才需要硬举措

制定新的引聚人才政策,要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培育创新高峰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做法,大胆创新,形成引聚人才的新突破。

在提高人才待遇上下功夫。挖掘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招”便是提高待遇,提高薪资水平、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等都是在提高人才的待遇。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不仅能解决人才的现实工资问题,还能帮助解决人才培养、锻炼、晋升等多项问题,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有了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因此,我省要引聚人才,首先要在提高人才待遇上下功夫。

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求突破。国际公认的高质量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2.5%—2.6%,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8%或者更高。北京市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左右,为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金支持。河南省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64%,低于全国2.40%的平均水平,这是影响全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一次省委明确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新目标,并已从7月开始采取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加大创新财政投入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到203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望达到2.8%左右,赶上甚至超过届时全国平均水平。只有比较充足的研发经费投入,才能够支持更多当地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重大研发项目尽快实现突破,并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期稳定形成高水平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是一项硬任务,一定要设法予以保障。

在科技成果奖励政策上实现大跨越。对在科技创新中获得重大或重要技术突破并获得较好应用科研成果的要比照深圳、苏州、合肥等地实际做法,予以较大力度的奖励,以激励更多人才愿意在科技成果创新上有作为。

在科研经费财务制度管理上有吸引力。现在,科研经费“报账难”问题普遍存在,这是现行财务制度不合时宜的表现,要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明确要求,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创新,让科研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不再被“报账难”问题所困扰。

在为世界一流人才生活需求提供周到服务方面跨上新台阶。只有让世界一流人才在我省有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他们才有可能长期稳定在本地从事专业工作,才有可能在高质量重大项目研发上形成国际一流的重要成果,并为我省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技术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党的生活》2021年第12期上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