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 2022,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告诉我们什么

2022-01-05   来源:《河南日报》(2022年01月05日 第08版 理论版)   点击量:3054
【字体:

2021年12月29日至31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定调2022年推进政策,明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被提到新的高度,“推动经济向更高轨道跃升”成为现实要求。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1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不确定性因素陡然增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加剧,河南世所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反反复复的疫情侵扰肆虐,对经济的冲击与重创前所未有。多种因素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引导并考验着2022年经济的顶压前行。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分析,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至少包括三层涵义:一是经济增速要稳。前三季度,我省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在五个经济大省和中部六省中均处末位,经济增长恢复势头相对偏弱。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态势下,稳住经济增速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常量,抓好变量”,强调的是协调性,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要实现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有机统一。

二是动能转换要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大起大落,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从我省看,房地产、老基建、传统产业的旧动能正在向创新、新基建、新兴产业等新动能转换,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要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老基建和传统产业,注重从旧动能里激活新动能。

三是市场主体预期要稳。“预期转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判断,稳预期是今年做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1月—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民间投资增长4.9%,分别低于全国0.5个和2.8个百分点。赵西三说:“受疫情冲击、消费疲软以及成本上升等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普遍不高,必须增强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

推动经济向更高轨道跃升

会议强调,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着力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向更高轨道跃升。

会议明确了2022年实施“十大战略”的重点任务,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落实层面,协同抓好政策创设与政策落地至关重要。

赵西三分析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各项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与沿海地区在政策创设上存在差距,创新性和突破性不够,但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感受更深的是普惠性和执行力不足,大多数企业享受不了,获得感不强,所以,“要在政策如何更高效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政策要能及时触达到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支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下促进经济复苏、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的程度已成为判断区域竞争力的战略考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推进数字化转型,各地各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快强力推进,协同抓好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战略。

赵西三分析,当前数字化转型、新消费升级等为传统优势产业换道领跑提供了新支撑,国内很多传统品牌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创造第二增长曲线,“我省装备、食品、材料、服装等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品牌重塑、场景融合等再造竞争优势空间广阔,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出来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更具根植性和竞争力”。

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21年前11个月情况来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8%,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消费水平仍然偏低,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国的76%左右,针对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消费水平偏低等问题,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给出具体建议,他说,一方面,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导向,聚焦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文旅文创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以及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领域,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库,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全面推行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落实好“三个一批”,确保重大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另一方面,抓好消费扩容升级。他说,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开封、安阳、南阳等城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品牌消费集聚区,发展时尚品牌、文化创意、高档服装、假发制品等首店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夜经济、网红经济。在扩大汽车、家电、旅游、餐饮等传统消费基础上,针对我省网络零售发展滞后的问题,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总部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入驻,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和互联网品牌。

高质量发展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永恒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对于河南来说,协同抓好增量升级与存量优化同等必须。

在增量上,要突出创新性、先进性,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和“鲇鱼效应”,以新要素激活沉淀在各个领域的存量要素,“比如支持国有企业把新版块剥离单独上市,在老基础设施上加载数字模块,等等,让老存量焕发新动能,以增量的升级推动存量的优化,扩大新的增长点”,省社科院原院长谷建全这样建议。

以思想上的清醒引领实践上的坚定

会议要求,深入理解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思想上的清醒引领实践上的坚定。明确要求,推进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把起步当冲刺、开局当决战,确保开门红、全年红。

今年1月1日起,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成员国正式生效,标志着覆盖约23亿人口、GDP总和超过26万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自贸区的形成,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对我省来说,无疑是一大机遇,在很多行业,如果我省能跟进走入,无疑将促成出口利好。

高亚宾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实施制度型开放上“发力”。抓紧优化提升贸易质量,强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龙头作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及新型显示、航空制造及维修、生物医药、航空物流、商务金融、会展经济等航空偏好型高端产业。依托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农机装备、智能手机、休闲食品、服装鞋帽等产品出口能力。同时,尽快开展RCEP业务培训,指导企业运用好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协定税率,推动我省更多产品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高端和关键环。

他进一步建议,不仅要积极对接RCEP更加开放、自由、统一、透明的经贸规则体系,在商事、投资、贸易、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同时,有必要打造RCEP经贸合作先行示范区。依托开发区、综保区及有条件的专业园区等平台,搭建RCEP经贸合作先行示范区,面向日韩、东盟等国家建立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强化高水平招商引资,构建面向RCEP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赵建吉说,还要面向重点区域,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在更宽领域深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通过“东引”“西进”“南联”“北通”,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省委对创新的认知和强调一以贯之。会议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引育人才,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目前,我省研发投入强度不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研发投入的产业规模不大、占比不高,尤其是当前创新要素不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的现状突出存在,重点产业引进创新平台不到位,有可能造成供需错配,凡此种种,都可能深度影响政策落实落地的成色。

赵西三说,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定贯彻到位非常关键,要坚持把创新建立在企业主体上,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用政策引导企业对接国内外创新要素,突出开放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省外研发机构,集聚外部创新资源,为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所用。

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强弱项的一个方面。整体来看,我省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6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巨大,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前景依然可期。实施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依旧是经济运行重点。增长空间在于,提升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

高亚宾说,要对标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标准,落实落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质的提升”,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当好国家队,强化国际枢纽功能,做大做强“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发展壮大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标准,打造品质、时尚、宜居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壮大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支持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

他提出,提高郑州都市圈在全国城市群中的位势。他认为,加快郑州都市圈提级扩能相当关键。他指出,不仅应制定新一轮“1+8”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而且要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提升在全国城市群中的竞争优势。他同时认为,对我省而言,发挥好中小城市和县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作用同等重要。利用都市圈中小城市和县城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服务和人口,强化与中心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内嵌式关系,以优美、舒适、宜业、宜居的环境,吸引要素集聚,都将可能成为都市圈中的新亮点。

来源:《河南日报》(2022年01月05日 第08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