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星:汲取“千万工程”好经验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

2023-07-03   来源:顶端新闻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策划   作者:陈明星   点击量:3531
【字体:

   123.jpg

编者按

      浙江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顶端新闻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策划推出“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系列理论文章,解读“千万工程”在我国“三农”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及科学指导,探索河南如何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陈明星

       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对于作为后发地区的河南,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jpg

    △得益于“千万工程”实施,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图源:浙江省委宣传部

一、强化规划引领,重塑新型城乡文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有足够的历史定力和发展耐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

      与之相对应,乡村振兴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先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尊重村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有序开展建设,不盲目追求速度,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更不能刮风搞运动。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意,又要突出美化、突出特色、突出需求,坚决避免缺乏论证、不顾民意的“拍脑袋”工程、“半拉子”建设和决策后遗症。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要将农业和农村作为整体考虑,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全面发展,深化城乡融合,通过资源要素融合、产业空间重构,实现城乡文明共存共荣、和谐共生,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强化提质导向,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市场导向。让市场引领生产,避免产业同质化,减少无效供给。

      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一批集绿色产业、农商文旅、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优化生态链。

      三是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品牌创建,推进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财政贴息、奖补等方式,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农能力,积极支持农民创新创业。

三、强化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一是推进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地区,支持开展退耕休耕轮作,减少低效产能、有害产能、过剩产能,形成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和农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

      二是完善农业绿色补贴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引导生产者推广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模式。

      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四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等,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五是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节水生产,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支持耕地质量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农村生态宜居美丽。

四、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及科技进步与推广,建设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

      二是强化发展模式创新驱动。要针对不同类型地区采取不同办法,做到顺应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目标任务要符合实际,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驱动。在城乡改革联动互促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强化治理创新驱动。优化现代乡村治理主体,打造新型“三农”工作队伍;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方式,推进自治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有效契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积极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强化优先原则,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一是贯彻“四个优先”的具体要求。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落到实处,尤其是在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规划、金融创新等方面,要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措施优先整合、政策优先落实。

      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层设施建设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三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织密兜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积极优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体育等基本公共产品空间布局,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

     四是着力形成整体合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各方面力量更多投身乡村振兴。

六、强化考核评价,引导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

      乡村振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从农业生产发展、产业融合到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等,在第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期、接续推进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背景下,建立以人民为中心、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评价体系,是引导各地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重要遵循,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要强化乡村振兴分类评价,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提高考核评价质量和水平。在对区域乡村振兴进展进行“块块”评价的同时,也要适时加强对相关行业和部门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发挥进行“条条”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各部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各地各部门注重质量、稳步推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充分发挥切实用好评价“指挥棒”,既要注重及时总结可供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和复制的先进典型经验及模式,也要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认识偏差和行动误区;既要注重总体成效,对进展快、成效好的要表彰奖励,也要兼顾工作进度,对思路清、力度大、进步快的也要表彰奖励;既要体现综合成效,也要注重单项成效,更好地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顶端新闻

编辑:黄蓓

特别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