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老区振兴发展精神动力
6月5日,我省召开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老区振兴发展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最鲜明的精神底色,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传承好红色基因,对于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意义重大。
大别山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21年11月,陈潭秋建立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27年“八七会议”后,我们党领导大别山区的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接连发动多次武装起义,逐步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立多支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在这里诞生。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保证了大别山革命火种不灭。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又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历史性转折。从1921年到1949年,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28年红旗始终不倒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要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就是要传承革命先辈理想信念,从老区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践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大别山革命老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基因
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作为我们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蕴含着红色基因。
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十月革命后,我们党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此后,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军民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屡经曲折而不变初衷。大别山军民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红色基因的灵魂,就是对我们党初心使命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的党和军民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无私奉献。大别山老区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有武装力量在这里坚持斗争,在敌我双方的拉锯战中,为我党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付出巨大牺牲,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诠释了党的优良作风。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大别山老区的革命史,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奋斗史。在艰难的岁月里,大别山区党和军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党一心为民,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分到土地,成为社会的主人;人民一心向党,倾其所有参军参战、支援红军。这种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是红色基因的生存之根,是我们党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
自强不息、勇当前锋的进取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大别山党和军民几度陷于曲折困境,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勇当前锋的宝贵精神。靠着对武装割据道路和游击战术的创造性探索,老区军民使革命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飘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政策和工商业保护政策,创造了深得毛泽东欣赏的“大别山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和大别山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探索,大别山党和军民的进取精神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高贵精神品质。
凝聚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为老区振兴发展凝聚精神动力。
坚定老区振兴发展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红色基因激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书写了一个个“奇迹”。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步伐,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凝聚老区振兴发展合力。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新时代实现老区振兴发展,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直面群众关切,树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拓展凝聚民智的方式方法,释放老区振兴发展强大合力。
创新老区振兴发展思路。创新是老区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实现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既要有勇于创新的睿智和胆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创新驱动重大工程、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向创新要活力;又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做强绿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激活老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06月25日 05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