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2020-07-03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07月02日 07版 理论版)   作者:陈东辉   点击量:2663
【字体:

7月1日是建党99周年纪念日。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站在即将跨入百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来路,正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我们党才有了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为新时代永葆党的本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其革命目标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中国共产党99年的成长史,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史。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谋改革,求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告诫全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还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新的更高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要全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切实增进人民福祉,让人们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才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99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早在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等重要论断。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是党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守群众路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一方面,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要坚持为了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六稳”工作,守住“六保”底线。另一方面,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尤其需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共克时艰、推动发展,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0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诉求就是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致力于解决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制定革命的策略方针。实践证明,只有为人民利益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0多年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提出小康概念,到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决胜全面小康,我们党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维护当时阶段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当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医疗、住房、教育是老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养老、就业、社保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民生热点问题。疫情的暴发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说,民生建设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群众诉求,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把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变化中的利益诉求,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变为美好现实。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07月02日 07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