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思维助推治理现代化

2021-01-15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1月15日 10版 理论版)   作者:马建新   点击量:7340
【字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组成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思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条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环节,因而具有重要的治理现代化功能。深刻把握法治宣传教育的这一功能,对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这一切都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法治宣传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法治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开展,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紧扣创新能力提升、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宣传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和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日显重要。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法治的轨道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法治宣传教育能够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法治意识,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法治的轨道进行。另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只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化解社会矛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不断提升法律认知度,建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把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融注在工作、生活中。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借助于持久的、强有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同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目前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这一基本格局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治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法治国要求依法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只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环节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国家法治的有力保障,离开了法治就很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要求自身党员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任何触犯法律者都实行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党员”。坚持不懈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1月15日 10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