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2021-05-11   来源:《党的生活》2021年第4期上   作者:刘 畅   点击量:6568
【字体:

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中影响力的不断彰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必须紧紧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立足当前我省文化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全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历史成就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推进,逐步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2020年3月发布的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71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图书馆164个、博物馆34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171处。我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不断发展完善,这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不断推进各类文化惠民工程落地实施,例如举办群众文化培训活动、放映乡村公益性电影、建设数字智慧图书馆等。全省有上万名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和32支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2020年共开展公共文化活动483次,服务群众29.6万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凝聚力,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劲动力。

政府文化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一方面,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19年,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置专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文化主管部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近几年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增加,足见政府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视。另一方面,我省已初步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政策与法规。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我省结合区域特色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建立了包含乡村文化振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在内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尚未精准把握当下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目前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仍主要是政府制定相关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体现出的是自上而下的基础文化建设与略显单一的文化产品供给。事实上,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复杂多元的公共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有效评估,因此对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程度认识不够。把握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目前我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设文化强省面临的主要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待完善。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的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程度。构建统筹兼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们平等享受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的权利,仍是当前我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面临的关键问题。我省目前存在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如博物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硬件资源配置不均衡,如制度支撑、人才供给和财政投入等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软件资源也存在配置不均衡现象。另一方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不均等。当下,农村居民所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普遍不及城市居民,弱势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普遍少于其他群体。

三、以公共文化服务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举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基础文化产品与服务,也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通过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主体,形成一个政府积极引领、社会广泛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转变角色,积极组织引领,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监督机制与评估机制,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有效解决。要把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以合理有效的法治保障、财政支撑、人才供给为重点,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设施构建与文化产品提供之外,还包含有效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内容。我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就需要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赋予传统文化资源新时代的价值属性。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既依赖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给养,也依赖于现代媒体技术的支撑;既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也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既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又要将传统黄河文化的精髓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中。

着力创新内容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出内容推陈出新、形式丰富多样的要求。我省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仍需在现有基础之上不断丰富与发展。内容上不仅可以包含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包含现代潮流文化,不仅涉及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内容,也可以涉及大众娱乐的文化内容,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都可以包含于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在形式上,要不断结合数字信息技术,推动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不断推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落地。只要是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形式,都可以包含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

推动城乡协同发展。针对我省城市与乡村文化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现状,在保护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注入新动能,是提升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构建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快建设城乡综合文化服务站、文化体育活动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二是激发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性的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三是将新技术手段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要以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

(本文刊发于《党的生活》2021年第4期上)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