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晚:以家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2022-0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2月2日)   作者:李娟   点击量:3633
【字体:

春晚是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喜迎新春的节日文化盛会,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年俗庆典,更成为社会记忆的塑造者、见证者和记录者。40年来,春晚以独特的文艺形式呈现着时代风貌与精神面貌,展示时代发展的恢宏气象与勃勃生机,呈现着当代人的情感力量,同时,也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虎年春晚以“虎虎生威、龙腾虎跃”的勇毅奋进气势作为底色,贯穿了“家国一体”的叙事模式。“家”的叙事渗透到“国”的书写之中,“国”的尊严与荣耀成为“家”书写的大背景。春晚家国叙事的精神力量建构起文化印记,从而增进了观众的集体身份认同,引领当代人走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之路,以实现其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与精神推动力。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者的精神特质、行为风尚和价值追求。“春晚”作为融合了多种文艺形态的综合性演出,需要在更开阔的思维与更广阔的平台中,对于宏大话语与个体话语进行融合。2022年虎年春晚融合了宏大的国家叙事话语与时代发展中的个体话语,以普通大众为叙事主体,传达人文关怀中的诗意美好,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呈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2022年虎年春晚节目中,以新颖别致的文艺精品深情反映了建党百年、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民族团结、疫情防控、文物考古等重大主题,以文艺节目传达时代的脉动。整场晚会从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高度,以饱满的叙事热情与充满理想主义的艺术笔触,描摹时代的变迁与精神图谱,以家国天下的思想穿透力将中国人的情感融入到春节的特殊民俗节点之中。尤其是晚会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祝福,以及《冰雪闪亮中国年》节目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溜冰圆舞曲》中展示冬奥场馆的壮美。恢弘大气的《点亮梦》唱出了红火中国年与冰雪冬奥会相遇时,人们的喜悦与自信。三星堆文物现场发布仪式更是“让国宝活起来”,创意舞蹈《金面》以数字科技与艺术造型的完美融合,讲述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掀起了春晚新高潮。文博工作者对于重要出土文物青铜大面具的发布,再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特殊方式纪念中国考古一百周年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赋予了春晚特殊的文化使命。

家国记忆只有从微观而具体的记忆叙事,才能深入个体的内心世界,需要赋予事件以普通人的情感,真正进入集体情感的系统之中,从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曲《朋友》《ShaLaLaLa》将观众带回了曾经的年少岁月,拉近了代际观众之间的距离。语言类节目展示了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图景,《父与子》讲述了父亲对于儿子创业的支持与信任,以父子之间深沉的亲情感动了观众。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维系社会良性运行的纽带,《还不还》以讨债还债的故事讽刺、鞭挞了“老赖”伤害朋友,丧失诚实守信基本做人准则的行径。《喜上加喜》在妙趣横生的对白中展示了一对互相理解的婆媳,让观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关爱。《休息区的故事》更是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感人的故事情节,再现了抗疫过程中医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节目以微观层面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讲述中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百姓生活与家常话语,传递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精神特质与心理能量,展示了中国形象的另一种面向。

春晚的受众群体边界开阔,属于全民参与性较广的文化活动,需要更加广泛地发扬叙事背后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情感特质,借此传达对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包括宇宙与全人类的整体性思考。春晚的主线是体现民族情感与文化根脉,展现民族审美的文化心理和艺术经验,反映中华民族在想象层面的共同体意识。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而艺术精湛是作品成为精品的重要一维。2022年虎年春晚进行了许多大胆的融合创新,将节目表演的人与景、动与静、虚与实、歌与舞等进行了高度融合,借助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营造出如梦如幻、美妙绝伦的艺术意境,呈现出新的文艺景观。春晚借助特效技术营造出视觉奇幻空间,凸显了画面的空灵和多次元感,使其达到东方美学元素与叙事话语的审美统一。从洱海到黄河,从江南到中原,展现了华夏大地上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景观太极《行云流水》、武术短剧《乳虎啸春》、音乐短剧《万象回春》、少儿舞蹈《星星梦》等节目,大多借助虚拟数字技术与文化符号的融合,将中华文化中的生态与人文气韵进行整合,再现了艺术的本土性和创造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魂与气魄,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与此同时,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以更好表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核,使其成为承载与记录时代的文化记忆。春晚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继续寻找传承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与观众审美习惯与兴趣之间的契合点,寻求最大公约数,从而释放艺术作品的最大正能量。这就需要在创作生产中建构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宏观与微观、故事与叙事之间的新型关系,以文化意象建构艺术叙事空间,展现出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家国记忆中的新景象。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社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2月2日)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