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文化自信自强丨李玲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2022-11-08   来源:2022-11-08大河网   作者:李玲玲   点击量:2610
【字体:

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探寻中华文化之源、民族之根的重要文化工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要求我们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面向现代化,强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综合化和科技化,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信服力

  面向现代化,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持续深化提供了方法论要求。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中华文明探源的持续深入既要立足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同时也要积极探寻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需要多学科多手段介入与科学的综合分析,得出更准确更具信服力的结论和观点。多学科联合更多地体现于联合考古和实验室考古,即对考古发掘出土的诸多遗迹遗物进行生物学分析、年代测定、古地理环境探测、气象天象学分析、材料原产地检测等方面,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数据资料。此外,多学科综合研究还要注重不同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学科、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入手,共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和考古学。只有真正实现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才能对中华文明起源做出更全面、科学、客观的探讨和判断。

  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学术研究亦需与时俱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持续深入,除了利用相关技术高效整合研究资源和成果之外,更需要将大数据、建模、元宇宙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引入具体研究中。目前大数据分析在史前环境地理、生物多样性检测、人群分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不仅为传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而且能够保证研究的相对科学性和客观性。未来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介入,必然会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和进展。此外,还需要加强多种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人才梯队接续,更要注重多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全面落实。

  二、面向世界,加强中西文明起源比较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面向世界,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持续深化提供了现实需求意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需要与世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古老的中国文明、悠久的中国文化、崭新的中国形象。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需要探讨中西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差异性,寻找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之处,确立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本质特征。只有通过细致和科学的比较研究,才能更清晰和深刻地认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让世界认可和接纳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要在比较研究中建立文明起源的中国标准。中西方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除了让世界接受和认可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华文明起源的概念和标准,从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立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如果不加强中西方的比较研究,不能认清中西方文明的差异性,则难以彻底摆脱西方理论的影响,更不可能构建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标准。由此,中华文明探源的持续深入不仅要在具体的实证层面寻找中西方文明起源的异同,还要在史学观念和史学理论研究上,更加关注中西方史学传统和观念的差异,在全方位的比较研究中寻求和而不同的最佳结合点,让世界尊重和认可不同的文明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三、面向未来,着力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理论研究,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面向未来,为中华文明探源的持续深化提供了理论价值导向。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构建和完善,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并推动研究的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积极引领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华文明探源的理论体系构建包括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道路和模式、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动力、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准和本质内涵、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等,为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对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演变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研究,这一阶段的社会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政治格局、地理格局和民族格局的基础,蕴含着中华文明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和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要凝练文化基因和文明要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等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仁爱、谦让、舍己为人、胸怀天下的德行操守,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精髓,至今流传。中华文明探源的持续深入需要在文明发展演变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炼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民族之根、文化之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源头活水。只有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形成完备的学术理论体系,才能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增强历史自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李玲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该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创新工程一般项目“三代社会与早期文明演进研究”[22A38]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