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一起学 | 马建新:从唯物史观高度来理解“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2023-07-21   来源:顶端新闻 中原策   点击量:2551
【字体:

微信图片_20230721084932.jpg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马建新

2023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提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蕴含着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唯物主义从“实践-人-世界”的角度理解世界、解释世界,认为人及其实践活动乃是世界之本。从这一认识出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阐明,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在这个联合体中都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诸目标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必须在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己,如果人们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不能得到充分的供应,人们就无从真正地获得解放。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作为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蕴含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体现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人民群众是创造政绩的主体。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创造政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其中,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其二,人民群众是享有政绩的主体。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人民群众应该有权利、有机会、有保障地分享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的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其三,人民群众是评价政绩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三、彰显着统筹发展的系统理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事物的普遍联系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从多个方面彰显着系统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

四、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这一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是走出“唯GDP论”的误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二是强调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不能不按规律办事。”2021年10月22日,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

三是力戒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专家名片

马建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顶端新闻

编辑:黄蓓

特别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