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能量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战疫故事

2020-0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7月09日)   作者:闫慈   点击量:1853
【字体: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舆情变化备受关注。期间,正向的舆论引导始终贯穿且意义非凡,不断鼓舞人民群众理性、科学、正确看待疫情发展。然而,舆论场是错综复杂的,总有一些问题事件、不实谣言等杂音、噪音充斥其中,严重干扰清朗的舆论场、裹挟部分群众对疫情防控形势的判断,对举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只有和舆论引导打好“组合拳”,才能真正安定人心、凝聚共识、振奋民族精神,这也对今后强化舆论引导工作有所启发。

乘势而上奋力而为,推广舆论引导成功经验

从全局上判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战是成功的。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改革发展,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新闻舆论思想工作的一次伟大跨越与成功实践。因此,要乘势而上奋力而为,勇于梳理检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果再接再厉。首先,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媒体平台要做到因势利导,构建话语体系。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共识。其次,要把握舆论特性和引导规律,深刻认识舆论场的复杂多变,将“宣传”“引导”和“导向”妥善融合,增强公众的信服度和政府的公信力。最后,要认真分析研判社会形势,创新舆论阵地的管理模式,激活舆论场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对内做好宣传、对外展好形象,积极调整舆论引导的思路和方法,强化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动性。

把握全媒体时代特征,维护舆论生态气朗风清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起全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一时间众声喧哗。尤其身处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自媒体、外媒等不同媒介信息共同构成了涉疫情的海量信息舆论场。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重复滥用、不实谣言滋生等问题的出现,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不仅让公众难辨真伪,更易分化舆论、撕裂共识,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因此,一是要建立起基于全媒体的危机信息责任处置机制。各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传播事件真相、全面深度解读、占领舆论先机、有效引导舆论,避免舆论危机出现或者扩大。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场的“灯塔”,要首先介入到卫生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最快时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成为主要信息源以及公众了解事件发展的主渠道,直击事件内核、把控舆论导向。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参与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表明官方态度的重要职责。二是要积极进行政务公开,加快跟进重点事件,增强信息时效性传播,建立公众参与反馈的沟通窗口,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信息发布模式,通报工作情况,回应公众关切。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自媒体借助互联网传播快速发展,由此衍生的新兴媒体平台为公众宣泄情绪、发表观点、调节社会心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兴传播平台作为社会舆情镜像之一,为涉疫情社情民意表达提供了渠道,顺应了公众参与的舆论场新形势。特别是新兴平台通俗易懂、方便参与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网民的互动,其强大的感染力和带动感不仅疏导网民情绪,对于全社会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扩大自媒体发展的平台空间。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下积极探索适应自媒体发展的媒体环境,充分发挥各种媒体角色的能量作用。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壮大舆论引导正向能量

积极阐发正能量是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要融合社会文化公共资源,运用社会治理大数据,听取民心民意新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和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升正面宣传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次疫情防控的舆论场中,不难发现一些虚假、歪曲的信息层出不穷,甚至为了应和社会情绪,别有用心地制造谣言,煽动民众否定当下的政策部署,严重干扰正常的抗疫工作。同时,在网络话语权不断均等化的互联网时代,因谣言所引发的“次生伤害”已经严重干扰到舆论场的气朗风清,一旦准确、权威的信息不能及时传播,就会助长消极错误舆论的肆虐泛滥。因此,一方面,主流媒体作为全媒体网络中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必须具有“首战有我,用我必胜”的决心和气势,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传播原则,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凝聚舆论场上抗击疫情的最强音,为其他媒体平台提供可靠、务实的新闻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完善媒体监管的法律法规也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尖锋利刃,要不断引导媒体的理性传播,同时也要为其带好“紧箍咒”,在维护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加强规范网络上的言论发表,建立起信息发布追溯责任制,严厉打击谣言信息散布、制造分裂恐怖氛围的恶劣行径,同时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从根本上确保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

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国际媒体联动机制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舆论引导作出的突出贡献不仅为国内公众积极赞扬,也赢得全球新闻媒体界的高度赞誉。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和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有效举措被广泛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尤其在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愿意相信并借鉴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这都为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带来机遇。因此,要借助此次疫情防控中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打破传统强势媒体对国际舆论的霸权控制,向世界传递好中国声音。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需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舆论引导。深刻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的新趋势、新特点,构建新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及时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让更多国外公众能够听得懂、听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和传播能力,赢得更多国际社会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声音。

然而,尽管中国在舆论传播和引导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仍然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媒体处处打压、颠倒黑白,否认中国战“疫”的制度优势和成功经验。因此,在今后的舆论引导工作中,还需进一步与国际媒体同行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构建国际媒体联动机制,及时发布最客观、最真实、最权威的报道,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媒体的身正影直和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作出媒体应有的贡献,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7月09日)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