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效机制: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产业扶贫取得重大进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脱贫攻坚的影响,“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风险仍然客观存在。要完成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产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生产要素看,扶贫产业科技、创意投入不足,扶贫产业多以传统的生产要素为主,有的地方实施简单分发生产资料的输血式产业扶贫。从需求要素看,扶贫产业的产品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相对缺乏,供求信息缺乏及时、有效对接。从扶贫产业发展质效来看,扶贫产业跟风发展,同质化低效竞争的问题一定程度地存在。从扶贫产业的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品牌形象建设意识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全产业链化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管理营销人才。从政府方面看,个别地方党委政府或村社,对扶贫产业的标准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大投资就是好项目,对于那些适合当地资源禀赋、有发展潜力的小项目拒之门外或横加干预,出现大的引不来,小的难发展,资源无端浪费等问题;有的对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缺乏专业的论证和指导,为了迎接检查,盲目上项目,导致项目竣工之日即为关门之时;有的对项目的后续管理缺乏,导致产业项目推进缓慢或出现“烂尾”现象。
扶贫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造成扶贫产业竞争力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扶贫的权责边界有待厘清。从扶贫产业的参与主体而言,主要有政府、贫困村及贫困户、社会力量和企业四个方面。产业扶贫的权责边界不清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过多,贫困村的主体地位彰显不足,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双方的长久合作,社会力量帮扶着力点的精准度不足等。二是缺乏专业的产业知识。由于受小生产思想的影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种植思路比较传统,只是盲目按照自己的意向种植,没有很好地把现代种植理念与传统经验相结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的步伐较慢。此外,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推广不快、不广、不深。
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提升扶贫产业的竞争力,要立足产业,聚焦扶贫,创建有竞争力的扶贫产业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助力贫困户脱贫又致富。
一是构建政农校企合作机制。科技创意是第一生产要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提升扶贫产业的竞争力,就要让高级生产要素成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雄厚支撑。要以项目为抓手,建立政学研企合作机制,加强科研成果在扶贫产业中的转化力度。例如陕西洛川县的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加强人才技术引进和科技研发,增加高端优质供给,大大提高了延安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其他地区扶贫产业人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与此同时,要厘清产业扶贫的权责边界,使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和社会力量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凝心聚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构建科学的扶贫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村扶贫产业在特色发展上成效明显,一村一品、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为农民脱贫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体系化发展不足。在纵向联系上,部分地区注重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引进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和技术及对应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协同发展,形成良性的行业生态圈,建立了以全产业链为基础的行业竞争优势。在横向联系上,农旅融合在自然生态好的地区有一定发展,形成了农家乐、农家宾馆、民宿等相关业态,但在标准化、体系化上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产业规划,在依据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好扶贫产业项目的策划、规划、选择、实施、服务等,做全、做强产业链。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目前,在我国扶贫产业的品牌建设中,农业品牌建设脱离产业实际的问题比较常见。为此要强化品牌意识,争创优质品牌。注重企业文化发展和形象设计,不断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规范龙头企业加强品牌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实行产业化开发、企业化运作,实行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利用品牌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扶贫产业的品牌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8月06日)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