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2020-09-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9月21日)   作者:靳瑞霞   点击量:1938
【字体: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其中,“保护”是基础,“传承”是途径,“弘扬”才是根本目的。而“弘扬”的实质则是其时代价值的发掘与转化。只有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进行活化和当代转化,其“根”与“魂”的民族文化地位才能更好得到彰显,同时也才能真正与时代发展实现有机有形可感可触的联结。

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提供标志性符号。首先,作为中华文明、早期中国的源头,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是当今时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华夏始祖“三皇五帝”活动范围集中于黄河流域,夏商周建都于黄河流域,与之相对应,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文字、青铜器、礼法制度等,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种根源性、辐射性、渗透性与延续性自然而然使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标识,是中华儿女获得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其次,黄河文化所蕴含的“同根同祖同源”特性形成了中华民族尚祖寻根、追求家国一体的民族心理结构。家国同构的理念,成为构建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源泉与坚固支撑。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全国乃至全球海外华人中的传播和备受推崇,与黄河文化的尚祖寻根特性密切相关。该祭典原本绵延流传于民间,官方相关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大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12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充分证明黄河黄帝文化跨越时空对炎黄儿女的吸引与凝聚。最后,黄河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从地域看,黄河自西向东,跨越我国地理三大阶梯,流经青藏高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下游平原,连缀九省区,沿途塑造了河湟文化、河套文化、秦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种在统一中又包蕴差异的文化生成方式,为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开放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黄河文化为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新的方案。首先,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进入国家战略,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理念更加宏观和多元。如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辩证认知;黄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变化——以生态+文化发展绿色经济的复合型发展理念显现。与2019年7月24日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类似,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从九省区跨区域联合的角度,提供了一条迥异于以往单纯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依据文化或生态大主题进行跨区域协同发展,展现出更宏大更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多元发展理念。其次,黄河文化为黄河流域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契机。一方面,因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耕地红线所限等因素,黄河流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黄河流域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破除以上困局,黄河文化的经济支撑功能必须得到凸显。避开上述自然资源方面的局限,依据其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诸多红色历史文化遗存,“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文创产业、文化研学等绿色经济,使其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抓手。

黄河文化为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首先,传统礼乐文明中尚和谐、求大同的理想,为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恰切的文化路径。而中华民族重礼仪、尚和谐,追求自强不息、变革图强的精神气质,正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提供的根基和滋养。从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开始,至二里头文化广域王权国家出现,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持续影响后世中国的礼乐文明。与域外青铜文明主要是青铜兵器和工具相比,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礼器和乐器为主,向世界呈现着文明古国的礼乐特征。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是国家和谐一致、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凝聚力,也是中国梦被世界所认同的思想基础。其次,黄河文化提供了许多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元素。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内容,经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后,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黄河文化经典之一《易经》所提出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儿女认识社会与人、家与国的逻辑关系的理论资源,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而在革命战争时期,黄河文化在实践中发展出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的斗争精神,如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卓绝的治河史也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这种拼搏与奋斗精神是烛照和激发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动力之源。

黄河文化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局服务的,最终更是为人民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服务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黄河文化的发展必然使黄河流域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引领下,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文化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09月21日)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