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大流行病,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即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在这场战役中,全国人民居家隔离,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成为反应公众抗“疫”心理的重要晴雨表,疫情与舆情同频共振,共同组成这一时期的社会关注热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早期,国内网络舆情总体呈现出信息来源不明、热点更迭快、次生舆情频发等特点。信息总量由过低到过载,网络舆情演变由简单可控到复杂多变,谣言等不良信息由虚拟空间转到现实世界,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此外,一些境外敌对势力悄悄渗入我国的主流网络社交平台借机挑起争端,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言论,歪曲事实真相,使网络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和舆情处置同等重要,如何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和社会危害降至最低,是各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和引导的重要着力点。
及时准确回应公众关切,提高舆情引导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政府要及时回应热点问题,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确保网络舆情生态的良性发展。一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了解公众信息需求,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热点问题,赢得话语主动权,避免因疫情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造成公众恐慌。同时,还要整合多方资源,增强各部门、各平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做到“一个声音说话”,提高舆情回应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二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提高舆情引导能力。主流媒体要发挥好自己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公信力优势,加大对政府处置措施的宣传解读,敢于对谣言、虚假信息进行及时批驳,把公众关注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化解不良信息的无序发酵。三要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增强舆情引导效果。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随着新传播媒介的不断涌现,公众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开放多元。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增大了公众的媒介信息鉴别难度。这就要求政府要及时引导公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鉴别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伴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引导公众学会理性传播,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政府的事件处置进展进行评判,减少非理性情绪的宣泄,规范自身媒介信息传播行为,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效果。
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舆情预判能力。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可以帮助政府科学分析、合理研判舆情走势,抢占网络舆论先机,使事实真相跑在谣言之前。一要建立舆情动态监测机制,为网络舆情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部门,并积极配置先进设备、引进新技术打造信息化监测平台。坚持内容全方位监测、时间24小时不间断监测。特别是网络舆情爆发期,热点频繁更迭,次生舆情频发,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测。还要加强与第三方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强化网络舆情资源整合,助力舆情监测工作。二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处置机制。要第一时间从舆论对象、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监测到的海量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确定舆情风险预警等级,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联动多个相关部门,对症下药,降低负面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根据事件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等级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科学高效开展。三要建立网络舆情善后反思机制。对相关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舆情动态监测系统、舆情风险等级、应急处置措施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舆情管理水平,实现舆情信息的早发现、早化解。
建立网络舆情法治管理体系,提高舆情法治治理能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网络舆情治理的根本保障。完善网络舆情法治管理体系,能保证网络舆情监管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一要完善多主体、多领域的网络舆情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传统的互联网空间管理主要以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为主,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形势,应考虑颁布专门应对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已成为网络舆论生成、演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应加速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媒体平台的行为、责任进行规范和明确,对于网络舆情治理非常重要。二要加强网络舆论法律宣传,倡导公众道德自律。开展有效的普法宣传,让公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网络社交活动,这是硬约束,而道德自律是网民的自觉行为,是软约束。注重培养网民的自律意识,一方面能提升网民的自我约束管理,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和上网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发生的概率,形成积极理性的网络环境。三要加大网络舆情治理的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空间。新媒体环境下,定期开展网络舆情专项执法行动,遏制网络谣言、规范网络炒作等行为,真正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常态化网络舆情管理。使恶意造谣和不当言论不敢出现、不能出现、不会出现,降低突发事件的辟谣成本,净化网络空间。
培养专业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各种舆论生成、传播、交流的主要载体,也是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地。因此,要维护网络舆论秩序,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建立专业的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包括舆情信息监测、舆情预警处置、媒体沟通等各个方面的人才。这样在发生网络舆情危机时,人才队伍就可以迅速部署、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使其社会危害降至最低。同时,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设网络舆情管理相关专业,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梯队。二要对人才队伍定期开展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的业务培训。围绕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急处置、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技巧、舆情事件的善后反思等问题开展培训,以提高人才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要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交流学习等,锻炼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三要筹建壮大网络评论员队伍。从体制内考察、挑选和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思维敏捷、熟悉网络的“网络意见领袖”,高举网络舆论引导的旗帜,利用正面评论引领网络舆论,用事实真相回应公众关切,做好舆情的科学应对和有效疏导。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充实网评员队伍,弥补专业人士不足的困境。如招募律师、社会青年、高校学生等组成“社会网评员”志愿服务队,组织他们参与网评跟帖,传播事实真相,维护网络舆论秩序。
【该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一般项目《河南网络舆情热点、特征及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A3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大河网(2020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