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调研与思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3-07-04   来源:河南日报社 顶端新闻   作者:唐金培   点击量:54456
【字体:

dyy.jpg


编者按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顶端新闻联合河南省社科院策划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理论文章,深入乡村、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传承发展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形成一系列调查研究成果。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唐金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不仅指明了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而且为如何实现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当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及其原因

近年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一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相关资源分配不均衡。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人才、资金等资源方面,城市明显多于农村,经济强县明显多于弱县、离县城或市区较近的村镇明显多于偏远地区的村镇。

二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党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设施不配套。

三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均衡。无论是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方面还是文明创建方面,偏远落后农村在制度化规范水平与城郊村都存在较大距离,与城市相比形成的反差则更加明显。

(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要素流动不通畅

一是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内生动力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土离乡,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体严重缺失。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比较普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无法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不少村因缺少集体经济收入而成为“空壳村”。以致不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播阵地因缺乏应有的专项维护和运转资金而形同虚设。

三是基层文明管理机构“空巢化”比较明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职人员明显不足。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后,原本独立的各级文明办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直接导致一些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人员“有岗无编”。

(三)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机制不完善

一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日常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城市和农村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过程中基本是各自为政,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城乡共同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长效化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或应付状态,往往是“闲时不愿抓,忙时没有时间抓”。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单位“连夜做展板、突击来迎检”,检查组一走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还没有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列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有的地方虽然已经将此列入考核指标体系,但其权重与招商引资、拆迁安置等工作相比远不在一个层次。这就导致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

近期,在围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地调研中,调研组从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上,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上,梳理了基层积极探索和典型做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和主线,城乡精神文明培育扎实开展

近年来,新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通过组织开展评议推荐,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截至今年6月份,新乡市共有116位获得“中国好人”称号、61位获得“河南好人”称号、252位获得“新乡好人”称号。坚持选树一批、带动一批的工作思路,对“乡村光荣榜”先进典型进行隆重表彰。辉县市高庄、孟庄、冀屯等乡镇把评选出来的好媳妇以喜报的形式,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送到娘家,大大增强了好媳妇的荣誉感。

(二)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和阵地,城乡精神文明实践不断创新

近年来,着力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平台,并在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新乡县红旗区小店镇在全镇推行“幸福积分制”,将村民好人好事以积分的形式兑换生活用品,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辉县市孟庄镇、冀屯镇等地的“红分超市”,通过制定和实施积分细则引领社会风尚。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整个新乡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726个。成立“10+N”专业志愿服务队251支,培育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17个,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174个。

(三)以“五大创建”为重点和龙头,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

近年来,新乡市大力推进“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指导全市范围的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以结对子的形式帮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区域性连片创建,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面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份,新乡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20个(5个乡镇、15个村),省级文明村镇42个(24个乡镇、18个村),市级文明村镇226个(14个乡镇、212个村)。已推选“乡村光荣榜”数量4万余名,“星级文明户”覆盖3140个村,113.8万农户参与认领。

三、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前提在于组织融合

一是优化城乡文明创建组织体系,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完善“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落地抓、全员人人参与”的联动机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打通文明实践供需对接渠道全方位整合资源要素。积极探索运用“百姓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切实做到“让群众走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三是健全市县三级联动文明培育组织体系,增强文明培育引领实效。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同时,通过创办“道德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会”“文明积分制”等,引领培育新风尚。

(二)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重点在于平台融合

一是全面构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实践平台。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有品牌、有实效的标准,加大建设力度,形成功能完备、覆盖城乡的“中心、所、站、点、网”文明实践体系,打造“便民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城乡综合体。

二是打造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志愿服务平台。依托“爱心超市”“红分超市”“道德银行”等载体, 建立完善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以小积分彰显大文明。

三是打造城乡移风易俗的统一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在城乡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培育城乡文明新风。 

(三)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机制融合

一是建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二是建立完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作用,打破部门之间的工作壁垒和城乡之间的条块分割,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各部门、各行业的规章制度中,确保城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运行流畅。

三是建立完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绩效与招商引资、拆迁安置等一同纳入各级党政机关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一起谋划、一起统筹、一起推进、一起评估、一起考核,充分激发城乡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家名片

唐金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


尾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