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周口、商丘两市调研的几点体会
2008-07-10
来源:《科研快报》第24期
点击量:1132
【字体:大 中 小】
5月28-29日、6月10-13日,我随院里组织的省情调研组,参加了到周口和商丘的调研,这两个地市都属于我省黄淮四市范围。大家知道,黄淮四市属于我省传统农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农业比重大,与我省其他地市比,经济发展较慢、工业化水平低,财政实力弱。为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共河南省委2007年5月下发了《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我们这两次调研的重点主要就是围绕《意见》贯彻情况进行调研和考察。
两次调研,均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在周口,我们主要针对扶沟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扶沟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扶沟县的工业发展园区进行了重点考察。在商丘,主要考察了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丘未来农业科技示范园、商丘永煤集团和虞城县、民权县两县的经济发展、工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以及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情况,等等。
这两次调研,我们每日行程都安排得非常满,马不停蹄地直接深入到农区、工厂车间、生产第一线,虽然时间紧、行程紧,也不乏劳顿奔波,但大家都感到调研内容丰富而充实、考察活动紧张而多彩。通过调研,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益颇多、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三点感触。
一、调查是科研的灵魂,科研的生命力出自实践,来自实践
通过这次深入细致的调研,我们发现了现实和理论研究中的差距。一些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如提起对外开放问题,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向国处开放、向港澳台开放,仿佛只有从这些地区引进资金、开展对外贸易才是对外开放。可这些农区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很少,但他们发展的步伐也很快、发生的变化也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解放思想,不仅把开放视为向国外开放,也视为向其自身域外开放,树立省外即外、市外即外、县外即外的新理念,采取各项措施,利用各种人脉,积极引进县外、市外资金,大力发展农区工业,着力拉长工业短脚,发挥农业综合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发展对理论提出了新的命题,扩大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对我们进行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良好的促进。
通过这两次调研活动,我们对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看来,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对科研人员来讲,有着十分现实的时代新意和十分紧迫的现实针对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实践中来的。科研活动要焕发活力、科研成果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必须“从实践中来”。调研活动是产生真知灼见的基本途径和不二法门。只有真正从调查出发,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民情等;只有调查,才能及时捕捉现实经济社会中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只有调查,才能发现、寻求和探究新情况、新问题中潜伏的新规律;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才能真正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为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是科研之魂,只有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科研成果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生动的社会实践需要科研人员的加入和参与
在调研中,我们一直被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着力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昂热情和冲天干劲所感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迸发出来的滚滚热潮。同时,也发现现实经济发展对理论指导、理论提升的渴望和热盼。
比如在扶沟调研时,我们发现,扶沟的富民强县步伐迈得很扎实,对发展农区工业化问题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经济发展很快,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一年内就提升了14位。但是,扶沟对其发展经验的总结不够深入和全面,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甚明确,提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有模糊和不切实际的一面。带队的喻院长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他发挥其多年的学术积累、丰厚的学识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优势对扶沟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发展措施和规划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准确概括和科学实际的新定位。喻院长对其发展思路的点拨,展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风采,显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力优势,当地领导表示深受启发,深表佩服和赞同。作为随行人员,我们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科研培训和教育。
今天,生动的社会实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的局面。在其间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规律需要科研人员在转变科研观念,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能够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和提升,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只有深入社会、走进实践,科研才有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火热的社会实践也需要科研人员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两者相铺相成,缺一不可。
三、社会科学院的发展需要与实践接轨
这次调研活动,是我院首次组织的大型调研活动,活动成功地向社会展示了我院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我院的风采,树立了社会科学院的新形象,同时也传播了社会科学,打开了社会科学走进社会的通道。
过去,一提到社科院,社会上的人大多不知道,不是把社科院混成社科联,就是混成科学院。这些年,随着院里各项工作的开展,社会逐渐对我院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次调研活动的开展,更是让社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科学院的存在,领略了社会科学的风采,体会到了社会科学的魅力。这对于向全社会传播社会科学,让社会真正了解社会科学院,为切实、充分发挥社科院“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相信,随着我院此类活动的增加,我院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推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这次调研,我们学到了许多,了解了许多,盼望今后能参与更多这样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一方面期望院里的调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今后的调研活动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取得更加贴近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用实践引领研究工作的创新,用研究成果服务实践,推进社会的进步。
两次调研,均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在周口,我们主要针对扶沟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扶沟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扶沟县的工业发展园区进行了重点考察。在商丘,主要考察了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丘未来农业科技示范园、商丘永煤集团和虞城县、民权县两县的经济发展、工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以及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情况,等等。
这两次调研,我们每日行程都安排得非常满,马不停蹄地直接深入到农区、工厂车间、生产第一线,虽然时间紧、行程紧,也不乏劳顿奔波,但大家都感到调研内容丰富而充实、考察活动紧张而多彩。通过调研,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益颇多、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三点感触。
一、调查是科研的灵魂,科研的生命力出自实践,来自实践
通过这次深入细致的调研,我们发现了现实和理论研究中的差距。一些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如提起对外开放问题,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向国处开放、向港澳台开放,仿佛只有从这些地区引进资金、开展对外贸易才是对外开放。可这些农区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很少,但他们发展的步伐也很快、发生的变化也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解放思想,不仅把开放视为向国外开放,也视为向其自身域外开放,树立省外即外、市外即外、县外即外的新理念,采取各项措施,利用各种人脉,积极引进县外、市外资金,大力发展农区工业,着力拉长工业短脚,发挥农业综合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发展对理论提出了新的命题,扩大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对我们进行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良好的促进。
通过这两次调研活动,我们对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看来,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对科研人员来讲,有着十分现实的时代新意和十分紧迫的现实针对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实践中来的。科研活动要焕发活力、科研成果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必须“从实践中来”。调研活动是产生真知灼见的基本途径和不二法门。只有真正从调查出发,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民情等;只有调查,才能及时捕捉现实经济社会中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只有调查,才能发现、寻求和探究新情况、新问题中潜伏的新规律;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才能真正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为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是科研之魂,只有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科研成果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生动的社会实践需要科研人员的加入和参与
在调研中,我们一直被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着力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昂热情和冲天干劲所感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迸发出来的滚滚热潮。同时,也发现现实经济发展对理论指导、理论提升的渴望和热盼。
比如在扶沟调研时,我们发现,扶沟的富民强县步伐迈得很扎实,对发展农区工业化问题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经济发展很快,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一年内就提升了14位。但是,扶沟对其发展经验的总结不够深入和全面,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甚明确,提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有模糊和不切实际的一面。带队的喻院长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他发挥其多年的学术积累、丰厚的学识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优势对扶沟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发展措施和规划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准确概括和科学实际的新定位。喻院长对其发展思路的点拨,展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风采,显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力优势,当地领导表示深受启发,深表佩服和赞同。作为随行人员,我们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科研培训和教育。
今天,生动的社会实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的局面。在其间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规律需要科研人员在转变科研观念,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能够参与其中,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能够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和提升,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只有深入社会、走进实践,科研才有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火热的社会实践也需要科研人员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两者相铺相成,缺一不可。
三、社会科学院的发展需要与实践接轨
这次调研活动,是我院首次组织的大型调研活动,活动成功地向社会展示了我院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我院的风采,树立了社会科学院的新形象,同时也传播了社会科学,打开了社会科学走进社会的通道。
过去,一提到社科院,社会上的人大多不知道,不是把社科院混成社科联,就是混成科学院。这些年,随着院里各项工作的开展,社会逐渐对我院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次调研活动的开展,更是让社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科学院的存在,领略了社会科学的风采,体会到了社会科学的魅力。这对于向全社会传播社会科学,让社会真正了解社会科学院,为切实、充分发挥社科院“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相信,随着我院此类活动的增加,我院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推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这次调研,我们学到了许多,了解了许多,盼望今后能参与更多这样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一方面期望院里的调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今后的调研活动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取得更加贴近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用实践引领研究工作的创新,用研究成果服务实践,推进社会的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