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周口市调研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体会

2008-08-18   来源:《科研快报》08年第29期   点击量:2237
【字体:
    5月28日—29日,我随调研组赴周口市扶沟县,围绕传统农区工业化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调研。总的印象和感觉,是如下的“三个非常”:

    一、领导非常重视

    这里所讲的领导,既指我们社科院的领导,也指扶沟县的领导。从本院来讲,院领导对调研活动非常重视,一再强调其重要性,要求大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出发前搞好联络和各项准备工作,甚至亲自安排调研内容等细节性环节,从而为调研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扶沟县来讲,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院的调研更是高度重视,因公出国的县委书记田永红同志对接待我院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县长孙敬林、县人大主任王建设、县政协主席张七一等领导热情接待了调研组成员,并在调研期间全程陪同,县委副书记武仲坦、县人大副主任郝桃枝、县委常委副县长白留君等领导参加了座谈,吃、住、行、座谈等都安排得非常周到而细致,保证了调研的顺利进行。

    二、互动非常成功

    一方面,扶沟县的同志既对调研组成员详细介绍了其温棚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及机械制造、棉纺织造、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商业街开发、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情况,又带领调研组成员实地进行了参观和考察。调研组成员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感到收获很大。另一方面,应扶沟县同志的一再要求,喻新安副院长代表调研组对扶沟县如何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谈了一些看法,有些看法得到了扶沟县领导同志的共鸣,他们觉得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可以说,调研组这次扶沟之行,通过互动使双方获得了“双赢”。也正是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双方又就我院在扶沟县建立调研基地一事达成了口头协议。

    三、感受非常深刻

    对传统农区扶沟县开展调研以后,调研组同志们的感受颇多颇深。仅以传统农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例,用喻新安副院长的话说,就有如下的“三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发展速度这么快。在没有到扶沟县调查以前,调研组脑子里存在着诸多疑问,如传统农区的新型工业化是个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地方政府能做些什么?能成功吗等,更难以想象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因为没有成熟的模式,也没有可以学习的成功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更因为扶沟县作为全省20世纪90年代“农业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曾经因为农业集约经营、每年能间作套种7茬、高达260%的复种指数、农民收入居全省前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八下扶沟并写下赞颂扶沟发展的文章以及发源“抢财神”和“赶着黄牛奔小康”等故事而辉煌一时,而今远已今非昔比。但调查后,调研组不仅打消了上述疑虑,而且惊喜地发现,只要领导重视、规划合理、措施得力,传统农区不仅推进工业化大有可为,而且其新型工业化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扶沟县GDP、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居民收入等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表明其富民强县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综合实力提高14个位次,表明传统农区的新型工业化步伐照样能够快速发展;强力招商引资、办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农区工业化等措施取得的比较理想的成效,已经为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路子该怎么走给出了初步回答。

    二是没想到发展困难这么多。对于扶沟这样的传统农业县来说,很长时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很难打破“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怪圈。尤其是要在农业不萎缩的情况下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而打破上述怪圈进行成功探索,更是难以想象。因为传统农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有其明显的劣势,而且面临着诸多威胁。就劣势而言,一般比较区位较差,在参与国际分工和接受域外乃至海外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辐射的方便程度比较弱;经济发展、技术水准相对落后,自主研发条件和能力相对较低;交通、通信等工业化基础条件较差,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对外开放度明显偏低,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就威胁而言,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中将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相当面积的耕地,而占用耕地就要面对国家土地政策的“高压线”,如何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满足新型工业化的用地需求,将成为传统农区的待解难题;新型工业化中如何通过搞好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防范“工业病”,不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带来负面影响,是贯穿新型工业化始终的难题;随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流,剩下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对传统农区如何解决新型工业化中的劳动力需求也将构成严重挑战。扶沟县的事实业已证明,传统农区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区更加艰苦的努力。过去人们用“四千四万”(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万计,吃千辛万苦)精神形容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奥秘,现在拿来形容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艰辛,一点都不过分。

    三是没想到发展潜力这么大。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传统农区来说,其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虽然存在劣势和威胁,但也同时存在优势和机遇。就优势而言,传统农区由于长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在进行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必面临或面临较少的由传统工业化高污染、高消耗所遗留的历史包袱,在一个相对较好的起点上能够较好地发挥农业发展相对充分的优势,并利用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且由于劳动力平均工资福利水平相对较低,致使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的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一般有比较充足的农副产品资源,且作为产地价格相对较低,可以为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打下比较扎实的原材料基础。就机遇而言,随着海外发达地区企业向中国转移、我国东部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的加快,传统农区不仅面临承接全球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的契机,而且面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高峰;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加强、力度的加大,传统农区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撑,将进一步充实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传统农区精心栽下的“梧桐树”——着手打造的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和优惠政策,将会引来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外资、外商和外企。扶沟县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指日可待,工业集聚区蒸蒸日上,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乃至经济强县迈进的神话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的事实表明,传统农区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不放松,就能扎扎实实地闯出一片新天地,其发展前景将令人神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赴周口市调研传统农区工业化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