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神圣使命——河南省社科院刘道兴的事迹

2008-12-14   点击量:1683
【字体:
    

    在河南,有这样一位理论工作者,他把宣讲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用科学理论宣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作为社科研究工作者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几乎每个星期都应邀到省直、市县、乡村、社区、企业、高校进行理论宣讲。他的宣讲,不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且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每场报告都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充分好评和热情欢迎。他就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同志。

    他被誉为“中原第一讲”

    刘道兴同志1996年年底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不久,他发现社会上不少单位和地方负责干部教育、职工培训、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同志经常向省社科院提出理论宣讲的要求,感到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需求,也是社科理论工作者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他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这种社会需求,围绕理论宣讲的需要开展现实问题研究,用不断深化的理论研究服务理论宣讲,走出了一条以学研支撑宣讲、以宣讲促进学研的学习研究宣传之路。

    刘道兴同志在省社科院从事理论研究和宣讲工作的这个阶段,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最丰富的阶段,也是我国社会和思想理论界热点、难点、疑点较多的阶段。针对这个阶段的特点,刘道兴同志紧贴社会发展实际,适应社会需要,深刻宣讲党的科学理论,效果非常明显。党的十五大前后,他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理论、中国加入WTO基本知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宣讲;党的十六大前后,他主要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进行宣讲;党的十七大前后,他主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中原崛起与中部崛起、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抓住河南发展历史新机遇等内容进行宣讲。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断出现新高潮,找刘道兴同志讲课的单位越来越多,邀请他去给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班、职工教育、公务员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乡镇干部培训班等讲课。刘道兴同志结合省直单位、企业、高校和县乡村基层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先后开展了“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与中原崛起”、“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等等专题讲座,水力为全省各地各单位提供良好的宣讲服务,从而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

    刘道兴同志更重视到基层去宣讲。由于平常请他去宣讲的人太多,宣讲的任务太重,因而有人劝他说,作为一个厅级干部,县以下你就不要去了,去了有失身份。刘道兴同志则认为,基层对宣讲的要求可能更迫切,他们的机会更少,什么身份不身份的有啥关系,只要有时间,就更应该去给他们讲。这些年,不仅河南的省直单位他几乎都讲过,18个省辖市多次去讲过,全省近一半的县他都去过,还到过几十个乡镇和20多个村直接给群众讲。前几年,郑州市的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惠济区、管城区等,要集中力量改造都市村庄,群众工作很难做,区里和办事处的干部就找到刘道兴同志,请他到村里给群众讲一讲。听说省社科院的专家来村里讲课了,村民们都非常轰动。刘道兴同志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政策、谈法律、说道理,最后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很多问题都比较顺利地解决了。

    10多年来,由于他为人热诚,宣讲水平高,河南的许多党校、干校、培训机构、高等院校,都聘请刘道兴同志做兼职教授。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多次全省性集中宣讲活动,他都是主要队员;省直各部门的培训、轮训、教育活动,省委党校的重要干部培训班,都要请刘道兴同志去作报告;到县乡村等基层进行宣讲他更是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走,每年都要讲100多场,全省各地已讲了上千场之多。许多地方干部群众一致称他是“中原第一讲”。

    他宣讲的诀窍就是“三贴近”

    刘道兴同志讲课之所以受欢迎,自有他的“三板斧”:一是对这项工作充满感情。他认为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党的社科理论工作部门,作为一个社科理论工作者,为群众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自己责无旁贷,科学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他以传播党的科学理论为己任。二是注意宣讲的针对性。他每到一个单位去宣讲,事前都先要认真了解这个地方的有关情况,明确邀请讲课的动机,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实际,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前几年,不少县乡邀请刘道兴同志去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不仅认真讲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途径,更下功夫调研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防止的问题,告诫县乡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从实际出发,把党中央、胡总书记、温总理对待农民的深情真正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不要搞绝对平均主义,不要搞政绩工程,不要搞献礼工程,不要撒胡椒面等等。县乡干部听了以后,都感到他讲到了问题的要害处。三是在宣讲中坚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四位一体。他认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讲解要全面、正确、系统,不片面,不偏激,不自以为是,更不能错误理解。宣讲者的思想观点要立场鲜明,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要作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旁观者,更不是批评者。要对社会现象形成自己清晰的是非观点,不含糊,不模棱两可。宣讲时要讲得引人人胜,用自己的切身感受、群众的鲜活语言、丰富的现实生活等等来说明理论观点,要善于把自己摆进去,使自己和听课的干部群众融为一体。理论宣讲必须讲究艺术,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人和事,使抽象的、理性化的东西立体化,给理论赋予鲜活生命力,将宣讲的理论尽可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载体展示给干部群众。凡是讲一个重大的理论,展开一个层次的观点,他都力求有鲜活案例,或有生动事件,或有鲜明对比,或有历史典故,或有群众性鲜活语言等,做到有理论,有观点,有血有肉,有虚有实,通过细节取胜,通过情节取胜。他说,我们理论工作者应向好的厨师学习,厨师做菜有主菜、有主料、有主食,好的厨师一定要精心调制出各种口味、各种风味、各种特色,要有多种佐料进行认真烹制,做到每一道菜色香味俱佳,以向人们提供美味可口饭菜为使命、为追求。我们理论宣讲工作者要作向干部群众提 供精神食粮的“厨师”,我们讲每一个问题,阐释每一个理论观点,就是给干部群众端出一道菜,我们应当成为高级“厨师”,让每一道理论的大菜小菜都能沁人肺腑,耐人寻味,回味无穷,长久不忘,努力使我们的理论宣讲能够深入人心,广受欢迎,应当尽最大可能从理论方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提供高层次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艺术享受。正是做到了这些,刘道兴同志的宣讲大家感觉听着是一种享受。一次,他在安阳的一个大企业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礼堂里满满坐了1000多人,他的报告作了两个多小时,暴风雨般的掌声响了20多次。在新乡卫辉市,他给乡村两级干部讲新农村建设,一口气讲了两个半小时,当宣布结束时没想到掌声又突然响起来并且一直不停,坐在前边的一个乡干部站起来喊:“再讲、再讲、再讲!”他只好又讲了半个小时才结束。在获嘉县讲发展县域经济,当报告会结束后他走下讲台时,全场几百人齐刷刷地一下子全部站起来,目送他走出礼堂,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他把讲好科学理论作为崇高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和体制转型期,社会问题多,矛盾多,党内干部群众疑问、忧虑、困惑多,需要理论工作者回答、解疑、释惑的难题也多。针对这种情况,刘道兴同志非常注意把握宣讲的正确导向。他认为,理论宣讲首先要把握大局,明确大势,引导干部群众拨云去雾,把握主流,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河南发展建设的信心。同时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社会存在的问题,理清出现问题的原因,指明解决问题的出路,摆正看待问题的态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他要求自己绝不迎合不健康情绪,绝不说任何令人泄气的话,绝不引起干部群众对未来失望,绝不传播任何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消用的错误观点。刘道兴同志常说,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让干部群众、青年学生、企业职工、老干部等,听了报告以后心顺、气正、昂扬向上、充满信心和力量。这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宣讲者应当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他结合韩愈的《师说》理论勉励自己:“师者,催人奋进也。”即:为师者,只有先能够催人奋进,把情绪理顺,让教育对象精神振作,然后才有可能传道授业解惑。精神状态好了,不知不会的也会自学。这些年,河南省省老干部局、省公安厅、省人民银行、省电力公司等许多单位,一组织老干部学习就来请刘道兴同志去讲。他们说,听刘道兴一讲,老同志就高兴了,情结就顺了,老干部工作也好做了。

    刘道兴同志宣讲理论切实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他认为,这些年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非常丰富的一个阶段,这些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代表民心、反映民意,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亲民性、感召力和震撼力。自己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一定要首先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好、理解好,把精神实质把握准,同时还要把理论创新的背景和解决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疙瘩把握准,因此自己必须多学习、多研究,尽量多地收集和掌握资料和信息。为了备好课,他经常一遍一遍打腹稿,努力做到把高深的、系统的、严谨的理论用群众的语言、平和的语言、自己的语言鲜活地讲出来,做到不念稿、不背书。他要求自己对所讲的理论首先是学深、学透,充满感情,自己真正热爱自己讲的理论,讲解时把自己真正融人进去,带着深深的情感给大家进行宣讲,自己都感动的往往也能感动群众。

    刘道兴同志宣讲的成功是以扎实的学研为支撑的。多年来,他通过外出讲课、调研,发现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然后通过潜心研究支持宣讲活动,达到讲与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比如,在2000年到2001年驻村扶贫时,他深入思考研究新形势下驻村与历史上“四清”、“社教”、搞运动的根本区别,提出了我们国家到了应当“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观点,建议国家把基本建设投资重点转移到农村。这些年,刘道兴同志先后系统研究了农民工问题、城市化问题、房地产发展、社区文化、高速公路建设、经营城市、都市村庄改造、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其成果在河南和省会郑州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最近,刘道兴研究干部制度改革的成果被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参考资料》全文转载,中央组织部研究室还特别邀请他到中组部演讲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神圣使命——河南省社科院刘道兴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