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河南省监察厅厅长王流章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创新研究》作序

读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创新研究》一书初稿,觉得喜林同志潜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党中央为改革和完善纪律检查体制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纪律检查机关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重大决策已经七年了,自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式实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也四年了。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进行研究总结,为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提供参考借鉴,确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同志们企盼已久的事情。通览全书,我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作者为我们勾勒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嬗变史。从党的一大明确党的纪律,到党的十七大强调“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时间跨过了86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从明确党的纪律到设立纪律检查机关,到向党和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再到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这是一条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一脉相承,不断演进并与时俱进,展示了我党对加强党内监督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化和成熟。回顾这一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历史必然性的理解。作者向读者介绍了中央纪委、有关省市纪委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实施过程,从酝酿调研到试点,从试点到正式宣布实施,从省市普遍展开再到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连环画式的展示了这一重大改革的时代进程。同时,作者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内涵与外延、理论基石、中国古代监督体制、当今主要国家和地区及部分政党反腐倡廉领导体制、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内容丰富,所运用的论据多有数据作为支撑,令人信服。
第二,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作者深入剖析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双重领导体制存在的体制机制性弊端,提出了改革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的多种设想和建议,体现了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认真研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作者多方位诠释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深刻寓意与总体要求,阐述了统一管理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职能定性、职责界定和角色定位,探讨了派驻机构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及与驻在部门应建立的相互关系模型,提出了派驻机构工作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党的纪检体制、加强派驻机构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方面揭示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列举了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和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明显成效,查找了当前制约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理论实践,二者并重。作者长期工作于纪检监察第一线,与其他学术著作相比,本书既有较为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极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对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与展望,提出了十一个方面富有创新性的建议。“准确定位,建立派驻机构与上级纪委的新型关系”、“辩证思维,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关系”、“把好领导关”、“把好导向关”、“把好后备关”、“把好考核关”、“把好推荐关”、“把好提职关”、“把好交流关”等无不是实践与理论结合而孕育的系统性建议。如果这些建议能够被采纳,必将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当好“监督员”、“观察员”、“裁判员”、“指导员”、“黑脸包公”、“保健医生”的作用。
喜林同志任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八年多时间,十多次参加和组织开展了全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善案件结构提高案件质量、建立省纪委、监察厅派驻机构办案协作区等大型调研工作,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有着多年的切身体验与感悟。为纪检监察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收集整理了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相关的资料约150多万字,这些为作者奠定了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撰写本书创造了条件,显示了作者热爱纪检监察工作忠于职守的良苦用心,透视着作者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倾注的满腔热血。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富有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随着形势发展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作为全国第一部研究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个人专著,本书不可能说清所有问题,有的观点尚值得商榷,如作者提出“一统到底”的统一管理体制与我们所提出的“积极稳妥、分层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不尽一致,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喜林同志的这本专著丰富了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的理论,为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路径。诚如作者所言,如果这一作品能成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研究的一个观测点、一个参照物,甚至一个引起讨论批评的话题,即达到了目的。希望喜林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有新的力作问世,以飨读者。
是为序。
王流章
二00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于郑州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创新研究》作者后记
撰写一本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书,是我近十年来的一个愿望。
我1972年12月参军,l980年至l981年,曾经在武汉军区纪委的“林彪和'四人帮’两案办公室”工作,这是我最早从事的纪检工作。转业后,我一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l999年任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不久,在工作开展和省直派驻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交流中,我感觉到双重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在2001年6月撰写了题为《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研体会文章。文章查找了当时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派驻干部队伍缺乏凝聚力,派驻纪检监察工作缺乏战斗力等问题。分析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领导“不到位”,在考评中评价主体“错位”,派驻干部发展出路“错位”,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双重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严重缺陷。文章提出要用开拓创新的勇气,探索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模式。一是改革现存的“两个领导,一个为主”的体制;二是实施“上级领导驻地保障”的领导体制;三是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这篇文章由省纪委研究室印发省纪委、监察厅领导参阅,得到省纪委书记的高度评价和支持。按照省纪委安排,由我任调研组长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省内外调研,形成了分量较重的调研报告,为省纪委、监察厅加强对派驻机构管理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之后,我又参与了多种形式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调研。为了能够从工作上推进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进一步创新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我收集积累了上百万字的相关资料,以期能够将这一改革实践理论化、系统化。这些都为本书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要求“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这是党赋予纪检监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加强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调查研究是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但仍需要尽快完善。省辖市和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正在推进,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中遇到了一些从思想认识到工作实践等各种问题和矛盾,亟须研究探索拿出对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一些同行也都希望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思考,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工作,尽快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为反腐倡廉建设贡献力量。基于上述原因,我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整理并撰写了这一书稿,也算是了却了自己一个心愿。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较多,需要研究的课题也很多。我处在省纪委、监察厅派驻机构工作岗位上,因工作范围所限,观察和收集到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资料有限,尤其是对全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进程把握不够,再加上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是一个正在进行且发展变化很快的工作,因此本书只能算是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如果这本书能成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研究的一个观测点、一个参照物,甚至一个引起讨论批评的话题,我即足矣!
此书的撰写,得到了长期任河南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的周磊、程明阁、杨新力、任朴、朱光建等同志的热情帮助。尤其是河南省纪委副书记、河南省监察厅厅长王流章同志,在百忙中亲自为之作序,给予本书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这将鼓舞我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作出自己新的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水平所限,书中观点难免有偏颇之处,恳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行批评指导!
徐喜林
2008年6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