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峰:“务实河南”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一脉相承
2011-11-16
来源:《河南日报》2011.10.09
点击量:845
【字体:大 中 小】
深刻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务实河南”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从河南的现实省情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全国的位次有了一定提升,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成为新兴工业大省。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变。“务实河南”,正是在准确把握河南现实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河南必须务实,必须踏踏实实干,加快发展。
从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上来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已制定颁布。这表明,未来河南发展的总体战略、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就是实干。“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务实河南”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务实求效,才能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
从科学建设中原经济区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务实”。只有“务实”,才能从河南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和发展阶段的正确决策,才能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顺利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从转变领导方式和作风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河南”建设的关键,是领导方式和作风的转变。改进领导方式和作风方法,必须在务实求效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要做实、做细,不能虚化、泛化和一般化,更不能空喊口号、只做样子。只有抓具体,问题才能抓得准、抓得深,通过一砖一瓦的建设,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吴海峰,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文摘编自:《河南日报》(2011.10.09)“务实河南”关键在做 ——“'务实河南’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部分内容
(A)
从河南的现实省情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全国的位次有了一定提升,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成为新兴工业大省。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变。“务实河南”,正是在准确把握河南现实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河南必须务实,必须踏踏实实干,加快发展。
从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上来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已制定颁布。这表明,未来河南发展的总体战略、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就是实干。“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务实河南”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务实求效,才能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
从科学建设中原经济区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务实”。只有“务实”,才能从河南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和发展阶段的正确决策,才能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顺利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从转变领导方式和作风上认识“务实河南”提出的背景。
“务实河南”建设的关键,是领导方式和作风的转变。改进领导方式和作风方法,必须在务实求效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要做实、做细,不能虚化、泛化和一般化,更不能空喊口号、只做样子。只有抓具体,问题才能抓得准、抓得深,通过一砖一瓦的建设,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吴海峰,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文摘编自:《河南日报》(2011.10.09)“务实河南”关键在做 ——“'务实河南’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部分内容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