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舜:2011年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2012-03-06
来源:《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2)》
点击量:1342
【字体:大 中 小】
1、全省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动画片产量达到了13部共6280分钟,跃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省会郑州成为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之一。2010年共有四部动画片获得优秀国产动画片的殊荣。而2011年前四个月的动画片产量已完成4000分钟,河南动漫产业全年作品有望超过10000分钟。截至2011年10月,全省动漫企业数量已超过80家,其中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认定。仅在2011年上半年,就有台湾明日科技集团、上海漫唐堂公司、福建谷晶动漫公司等15家动漫公司分别落户河南省动漫基地和郑州市动漫基地。这些动漫企业涵盖了动漫创作、制作,网络动漫(含手机动漫)创作、制作,动漫软件开发,动漫衍生品研发设计,动漫专业培训等各个方面。2011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郑州参展的55家动漫公司中30多家在合作方面有所斩获,签约合同金额突破1亿元。
与此同时,河南动漫产品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独脚乐园》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动漫产品”。《虫虫计划》、《少林海宝》、《小樱桃第二部》、《少年司马光》、《公路Q车吧》、《代号12348》等多部原创动画片先后在央视播放,其中不少动画片走出国门,海外版权发行成绩喜人。2011年4月,力图表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的5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河南“三平”精神》开机制作。该片通过选取李文祥等50位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创作,总结中原文化的思想内核,展现河南人的时代精神。
河南动漫产业在全国动漫产业中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集聚等形式,初步实现了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2011年5月河南省政府《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从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公共平台、支持产品出口、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投融资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中明确了2012―2016年省财政将每年从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励、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股本金)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此之前,2008年郑州市政府出台政策,每年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2009年,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惠济区也分别出台政策,每年拨付3000万元用于扶持动漫产业。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动漫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意见》指出了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应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发挥集群优势和培育龙头企业相结合、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相结合的原则,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把河南省建成全国动漫强省。《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联动效应,促进河南动漫产业运作机制的良性发展。
3、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动漫产业是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大、生命周期长、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市场须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创意策划、设计制作、院线放映、电视播出、音像图书发行、品牌推广和衍生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因此政策扶持纵然为动漫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缓解了动漫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长远来看,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仍须尽快实现企业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011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为河南动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国内第一份动漫类报纸,《动漫报》于2011年9月创刊,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动漫类报纸的空白,还独家拥有印刷出版物类“动漫”商标名称所有权和使用权。该报办报宗旨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原创动漫品牌,报道动漫业界资讯,引领动漫产品消费,促进动漫产业健康发展。以9—14岁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每周一期,设有新闻资讯、连载漫画、新作赏析、动漫人物、产业观察、特别报道等栏目。电视媒体方面,郑州电视台开通了《快乐动漫吧》栏目。网络媒体方面则有国家动漫产业网河南分站落户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河南动漫形成了三刊(《小樱桃》、《漫画月刊》、《漫画先锋》)、一报(《动漫报》)、一栏目(郑州电视台快乐动漫吧栏目)、一网站(国家动漫产业网河南分站)组成的动漫多媒体矩阵。
版权运营手段多样化。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漫画月刊》打造的《少林海宝》卖出了小说版、漫画版、武功秘籍版、多元游戏版4个版权,多样的运营模式不仅让企业迅速收回成本,还盈利200多万元。“动•城市,漫•生活——2011首届中原动漫嘉年华”于2011年10月1日至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期间共有6万多人参与,大河小子、二兔、小樱桃、马达、雪花等本土动漫形象悉数亮相,动漫衍生品销售额达50万元。嘉年华活动通过大型动漫体验中心、人偶剧等形式宣传了河南本土动漫品牌,打通了衍生品的销售渠道,是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探索。
4、动漫基地建设顺利
产业基地建设是河南动漫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为动漫市场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区等一批动漫项目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由企业孵化中心、产学研平台、动漫影院等组成,目标成为集动画、漫画、游戏研发、动漫媒体运营、动漫教育、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及动漫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动漫产业积聚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附近有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等软件园区,环境优势也为动漫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主要功能为企业孵化、研发制作、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动漫体验等,2011年5月完工,已有16家企业入驻。作为较早投入使用的产业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为入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扶持政策优厚,属于中小企业孵化型的平台型动漫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位于郑东新区的中牟产业园,一期投资50亿元,由4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2个文化科技体验区以及配套项目组成,于2010年10月开工,目前人工湖、防水工程、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
5、对外交流合作加强
2011年6月7日,河南—港澳经贸交流活动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豫港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香港举行。在签约仪式上,河南省动漫产业协会与台湾动漫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协会签署《豫台动漫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强调加强联系与协作。一是确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协会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充分挖掘各自优势,实现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二是共同推进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两地动漫产业在研究开发、创作生产、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三是共同推进版权贸易工程;四是共同推进媒体共建工程,台湾方面重点支持河南动漫界一刊(《小樱桃》期刊)、一报(《动漫报》)、一频道(少儿动漫频道)建设,在内容提供、发行渠道、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构建共享机制。豫台两地电视频道置换动画片节目内容,“十二五”时期置换动画及少儿节目时长不低于2万分钟。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河南的动漫报刊在台湾出版繁体中文版,台湾的动漫报刊在河南出版简体中文版;五是共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双方优质动漫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打造一批品牌鲜明、辐射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企业。
本文选自:《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2)》中《河南动漫业发展态势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的部分章节
作者简介:李孟舜(198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A)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动画片产量达到了13部共6280分钟,跃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省会郑州成为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之一。2010年共有四部动画片获得优秀国产动画片的殊荣。而2011年前四个月的动画片产量已完成4000分钟,河南动漫产业全年作品有望超过10000分钟。截至2011年10月,全省动漫企业数量已超过80家,其中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认定。仅在2011年上半年,就有台湾明日科技集团、上海漫唐堂公司、福建谷晶动漫公司等15家动漫公司分别落户河南省动漫基地和郑州市动漫基地。这些动漫企业涵盖了动漫创作、制作,网络动漫(含手机动漫)创作、制作,动漫软件开发,动漫衍生品研发设计,动漫专业培训等各个方面。2011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郑州参展的55家动漫公司中30多家在合作方面有所斩获,签约合同金额突破1亿元。
与此同时,河南动漫产品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独脚乐园》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动漫产品”。《虫虫计划》、《少林海宝》、《小樱桃第二部》、《少年司马光》、《公路Q车吧》、《代号12348》等多部原创动画片先后在央视播放,其中不少动画片走出国门,海外版权发行成绩喜人。2011年4月,力图表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的5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河南“三平”精神》开机制作。该片通过选取李文祥等50位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创作,总结中原文化的思想内核,展现河南人的时代精神。
河南动漫产业在全国动漫产业中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集聚等形式,初步实现了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2011年5月河南省政府《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从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公共平台、支持产品出口、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投融资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中明确了2012―2016年省财政将每年从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励、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股本金)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此之前,2008年郑州市政府出台政策,每年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2009年,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惠济区也分别出台政策,每年拨付3000万元用于扶持动漫产业。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动漫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意见》指出了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应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发挥集群优势和培育龙头企业相结合、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相结合的原则,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把河南省建成全国动漫强省。《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联动效应,促进河南动漫产业运作机制的良性发展。
3、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动漫产业是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大、生命周期长、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市场须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创意策划、设计制作、院线放映、电视播出、音像图书发行、品牌推广和衍生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因此政策扶持纵然为动漫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缓解了动漫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长远来看,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仍须尽快实现企业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011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为河南动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国内第一份动漫类报纸,《动漫报》于2011年9月创刊,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动漫类报纸的空白,还独家拥有印刷出版物类“动漫”商标名称所有权和使用权。该报办报宗旨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原创动漫品牌,报道动漫业界资讯,引领动漫产品消费,促进动漫产业健康发展。以9—14岁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每周一期,设有新闻资讯、连载漫画、新作赏析、动漫人物、产业观察、特别报道等栏目。电视媒体方面,郑州电视台开通了《快乐动漫吧》栏目。网络媒体方面则有国家动漫产业网河南分站落户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河南动漫形成了三刊(《小樱桃》、《漫画月刊》、《漫画先锋》)、一报(《动漫报》)、一栏目(郑州电视台快乐动漫吧栏目)、一网站(国家动漫产业网河南分站)组成的动漫多媒体矩阵。
版权运营手段多样化。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漫画月刊》打造的《少林海宝》卖出了小说版、漫画版、武功秘籍版、多元游戏版4个版权,多样的运营模式不仅让企业迅速收回成本,还盈利200多万元。“动•城市,漫•生活——2011首届中原动漫嘉年华”于2011年10月1日至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期间共有6万多人参与,大河小子、二兔、小樱桃、马达、雪花等本土动漫形象悉数亮相,动漫衍生品销售额达50万元。嘉年华活动通过大型动漫体验中心、人偶剧等形式宣传了河南本土动漫品牌,打通了衍生品的销售渠道,是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探索。
4、动漫基地建设顺利
产业基地建设是河南动漫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为动漫市场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区等一批动漫项目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由企业孵化中心、产学研平台、动漫影院等组成,目标成为集动画、漫画、游戏研发、动漫媒体运营、动漫教育、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及动漫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动漫产业积聚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附近有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等软件园区,环境优势也为动漫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主要功能为企业孵化、研发制作、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动漫体验等,2011年5月完工,已有16家企业入驻。作为较早投入使用的产业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为入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扶持政策优厚,属于中小企业孵化型的平台型动漫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位于郑东新区的中牟产业园,一期投资50亿元,由4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2个文化科技体验区以及配套项目组成,于2010年10月开工,目前人工湖、防水工程、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
5、对外交流合作加强
2011年6月7日,河南—港澳经贸交流活动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豫港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香港举行。在签约仪式上,河南省动漫产业协会与台湾动漫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协会签署《豫台动漫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强调加强联系与协作。一是确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协会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充分挖掘各自优势,实现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二是共同推进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两地动漫产业在研究开发、创作生产、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三是共同推进版权贸易工程;四是共同推进媒体共建工程,台湾方面重点支持河南动漫界一刊(《小樱桃》期刊)、一报(《动漫报》)、一频道(少儿动漫频道)建设,在内容提供、发行渠道、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构建共享机制。豫台两地电视频道置换动画片节目内容,“十二五”时期置换动画及少儿节目时长不低于2万分钟。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河南的动漫报刊在台湾出版繁体中文版,台湾的动漫报刊在河南出版简体中文版;五是共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双方优质动漫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打造一批品牌鲜明、辐射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企业。
本文选自:《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2)》中《河南动漫业发展态势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的部分章节
作者简介:李孟舜(198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