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世伟:以高成长服务业为引擎应对经济新常态

2014-11-12   来源:《河南日报》2014年11月12日第12版   点击量:726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新常态是对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和规律认识,也代表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新趋势;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省正处于攻坚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发展为引擎应对经济新常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
 
    服务业主导的新常态是大势所趋

    新常态是对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新常态不仅是增长速度意义上的新常态,更是经济结构意义上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这意味着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新常态是规律使然、大势所趋。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普遍规律,三次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最终将演进为“三二一”。国家工业化经验表明,经济结构在迈过了二、三产业的交叉点后,将迎来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期。2012年中国迈过了二、三产业的交叉点,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46.6%,增速持续快于工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服务业主导将成为中国产业新常态。可以预期,到2020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将会实现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当前,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推动我省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现代工业化社会向现代服务型社会转变的巨大而又持续的动力,我们要遵循规律,顺应经济发展的大势,因势利导,以高成长服务业为引擎,推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常态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常态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转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下台阶”,更意味着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发展质量“上台阶”,我省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同以往的新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带来新机遇。新常态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应对新常态,国家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统筹调控”,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这是我省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二是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2013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3个百分点,潜力大、空间大。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国家已经陆续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等配套政策,这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增长,为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拉动力。
 
    三是信息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加快的新机遇。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突破,给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将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首家“E博馆”上线试运营将促进国际化网络购物加快发展。
 
    四是市场化带来经济活力增强的新机遇。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税收、商事、投融资、行政审批等改革大力推进,为地方政府赋予了更大作为空间。我省出台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垄断,除法律、法规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外,全部向外资和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铁路、航空、公路、水运、金融、市政公用设施、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领域,这将激发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以高成长服务业开创新常态的新局面

    新常态拥有新变化、新空间、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新常态,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立足于新形势、新环境,发挥自身优势,以高成长服务业开创新常态的新局面。
 
    一是要强化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着力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旅游、文化、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服务业扩量提质发展,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支撑。
 
    二是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新型业态模式,加快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支柱服务业改造提升,培育服务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重点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区和服务业特色园区建设,形成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四是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推动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服务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五是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标准,培育一批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支持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品牌,在全省尽快培育形成一批引领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六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综合运用土地、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推动高成长服务业加快发展。

(作者系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完世伟:以高成长服务业为引擎应对经济新常态